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曾景来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曾景来(1902年—1977年),高雄市美浓区人。毕业自曹洞宗大学,受忽滑谷快天、村上专精、木村泰贤、宇井伯寿 等日本曹洞宗,科学精神的历史实证主义、理性主义之影响,为台湾宗教哲学佛教近代化之先驱,著有《阿含の佛陀观》、《台湾宗教と迷信陋习》。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1年4月9日) |
生平
1902年(明治35年)出生于高雄美浓[1],1917年美浓公学校毕业后进入曹洞宗在台湾的唯一中学林台湾佛教中学林,1920年毕业。1922年曹洞宗第四中学林毕业后,进入曹洞宗大学高等部1924进入曹洞宗大学大学部佛教学科,1928年毕业,学士论文为《阿含の佛陀观》,同年返台。1929年受命于曹洞宗,担任台湾巡回布教师另担任南瀛佛教会教师。1932 年担任《南瀛佛教》编辑,直到1940年。1933年受台湾总督府社会科嘱托,主要协助处理宗教事务与调查。1941年赴海南岛调查。战后任《台湾佛教》主编、中国佛教会台湾分会理事、花莲东净寺住持。
理论与主张
曾景来受承日本曹洞宗,台湾佛教近代科学精神的历史实证主义、理性主义化的推手,以近代理性主义立场来宣扬以佛陀成道(自觉)为中心的佛教理念,破除民间迷信的宗教除魅。担任社会科嘱托时所撰写的《台湾宗教と迷信陋习》,亦可看出受到井上圆了《妖怪学讲义》的影响。[2]
著作
- 曾景来,1926,〈善恶根源之研究(一)〉,《南瀛佛教会会报》4:5,页22-24。
- 曾景来,1926,〈善恶根源之研究(二)〉,《南瀛佛教会会报》4:6,页17-20。
- 曾景来,1927,〈善恶根源之研究(三)〉,《南瀛佛教》5:3,页35-38。
- 曾景来,1927,〈善恶根源之研究(完)〉,《南瀛佛教》5:4,页38-41。
- 曾景来,1927,〈对宗教之管见〉,《中道》47,页10。
- 曾景来,1927,〈阿含の佛陀观(二)〉,《南瀛佛教》6:1,页31-43。
- 曾景来,1928,〈道德より宗教へ(一)〉,《中道》58,页12-14。
- 曾景来,1928,〈道德より宗教へ(二)〉,《中道》59,页16-17。
- 曾景来,1928,〈道德より宗教へ(三)〉,《中道》60,页13-15。
- 曾景来,1928,〈阿含の佛陀观(三)〉,《南瀛佛教》6:2,页29-39。
- 曾景来,1928,〈阿含の佛陀观(四)〉,《南瀛佛教》6:3,页23-32。
- 曾景来,1928,〈阿含の佛陀观(五)〉,《南瀛佛教》6:4,页26-38。
- 曾景来,1929,〈阿含の佛陀观(九)〉,《南瀛佛教》7:2,页25-29。
- 曾景来,1929,〈阿含の佛陀观(十)〉,《南瀛佛教》7:3,页12-18。
- 曾景来,1930,〈佛陀的成道怎么样?〉,《南瀛佛教》8:3,页15-17。
- 曾景来,1938,《台湾宗教と迷信陋习》。台北:台湾宗教研究会。
- 曾景来,2009,《寒山诗解》。台南:和裕出版社。
Remove ads
参见
参考文献
延伸阅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