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曾祢好忠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曾祢好忠(日语:曽禰好忠〔曾禰好忠〕或曽根好忠〔曾根好忠〕/そね の よしただ Sone no Yoshitada */?,930年—1003年)是日本平安时代中期的官人和歌人,官位是从六位下丹后掾,中古三十六歌仙和《百人一首》歌人之一,有94首作品收录于敕撰和歌集。东京国立博物馆馆藏《曾根好忠集断简》在1941年4月1日获文化厅指定为重要美术品[1][2]。
Remove ads
生平
好忠父母的名称和生卒日期均不明,不过根据《曾丹集》中“好忠百首”的序记载,他当时已经年过三十,而且《惠庆集》百首歌的序也提道百首歌是好忠在天德末年(960年或961年)时所创,因此逆算后可以得知他大概生于延长8年(930)或再早几年,文献上已知最后出现在长保5年5月15日(1003年6月17日)举行的太政大臣殿三十讲歌合[注 1],也就是说他至少活到70岁以上[4]。
贞元2年8月16日(977年10月1日)举行的三条左大臣前栽合(又称三条左大臣家歌合)当天[注 2],他作为歌人虽然没有受到邀请,但是之后他奉命献上两首以秋天夜色为题材的和歌以及序文。天元4年4月26日(981年6月1日)举行的小野宫右卫门督家歌合(又称小野宫右卫门督君达歌合、故小野宫右卫门督齐敏君达谜合或谜谜合[注 3])中,他则创作了一首和歌。宽和2年(986年)举行的内里歌合以及长保5年5月15日(1003年6月17日)举行的太政大臣殿三十讲歌合,他则分别创作了三首和歌[4][7][8]。
永观3年2月13日(985年3月7日),按《今昔物语集》记载,他在没有获得邀请的情况下,自行出席了圆融院的子之日御游[注 4],并且身穿狩衣与平兼盛、纪时文、清原元辅和源重之等受邀的歌人一同列席,最终在藤原兼家和藤原朝光命令下,数名下级贵族和殿上人拉扯著好忠的衣领,将他赶离场外[11][12],《大镜》则记载是由藤原实资和藤原朝光下令[13]。不过,按《小右记》记载,当日他其实是有受邀参加的。此外,好忠长期受到平安贵族排斥和蔑视,按《袋草纸》记载,他由于长期担任丹后掾而被人称为曾丹后掾、曾丹后或曾丹,对此他叹息到不知何时可能会被人叫作“そた”(
Remove ads
和歌
好忠总共有94首和歌收录于敕撰和歌集[14],概念上虽然继承了《古今和歌集》,但是在用法和语法方面则多采用《万叶集》的古语、俗语、少有耳闻的花草树木等等,题材上也以自己怀才不遇的经历、民俗、生活和爱欲等为主,在当时这种标奇立异的歌风遭到藤原长能的批评,按《袋草纸》记载长能称其为“狂妄之徒”(狂惑の奴なり)。尽管如此,他与同时期的代表歌人大中臣能宣、源顺、源重之和源兼澄等不但关系友好,亦对他们有重大的影响。其中,由好忠所创的百首歌“好忠百首”在和歌史上影响重大,源顺、重之和惠庆等人也有参照《好忠百首》来创作各自的百首歌[4][7][8],他为歌坛带来新气象的贡献可媲美和泉式部,其歌风日后则由源俊赖等人所继承[12]。
《百人一首》的入选作是:
这首和歌收录于《新古今和歌集》卷第十一“恋歌一”,《新编国歌大观》编号是1071,词书是“题不知”(題しらず)[注 5][15]。此歌看来是继承了《古今集》(《新编国歌大观》编号611)以及《后撰和歌集》的作品(《新编国歌大观》编号1090),作为平安时代的作品却并没有收录于《拾遗和歌集》或藤原公任的《拾遗抄》,藤原俊成也没有采录此歌,直至《新古今集》才获得重视,定家也将此歌收录至《八代抄》以及自笔本《近代秀歌》[21]。
首句“ゆらのとを”的意思是由良的海峡、河口,由良作为歌枕在《万叶集》时期已有记载(《新编国歌大观》编号1210),最初是指纪伊国由良(现和歌山县日高郡由良町由良港一带),《八云御抄》等也认为此歌的首句是指和歌山县的由良,相信在藤原定家的时期他也持同一见解。然而,实质上并没有和歌以和歌山的由良海峡为题材,那是因为由良作为港口,行船方面理应并不太困难。对此,继承了好忠歌风的源俊赖以此歌为本歌取,收录于《散木奇歌集》内的作品(《新编国歌大观》编号1239)则视由良位于丹后国与谢郡,鉴于好忠长年担任丹后掾,因此契冲认为仅有此歌中的由良是指位于丹后的由良(现京都府宫津市由良川与若狭湾一带)[21][22][23][24]。
第二句“わたるふな人”是指正在渡过(由良)的船夫。第三句“かぢをたえ”中的“かぢ”是指桨,关于“たえ”的意思,《吉田本古注》、《改观抄》、《假庵抄》和《百人一首新抄》解读成(水流把)船桨冲走,《百人一首增注》、《百首异见》、《百人一首一夕话》和《百人一首峯梯》则解读成船桨被折断,《经厚抄》和《美浓抄》解读成丢掉船桨,《宗祇抄》之后的二条派则解释为失去了船桨。如果将“たえ”当成是自动词的话,一般作为格助词用于他动词的“を”的用途便存疑。对此,石田吉贞以及铃木知太郎将其视作间投助词,石田提出在《古今集》(《新编国歌大观》编号938和976)以及《后撰集》的作品(《新编国歌大观》编号192)均有类似的例子。此外,佐佐木信纲、金子武雄和安东次男等人则认为是指楫绪,全句的意思是指绑着船桨的绳子断掉,第三句为止采用了序词手法。第四句“行へもしらぬ”的意思是不知何去何从,承接了前半部分的同时,也连接了末句,一语双关。末句“恋のみちかも”的意思是恋情的进展,其中“道”是为了加强与“と”、“わたるふな人”和“行へ”的连接而来的缘语,“かも”是《新古今集》的写法,《百人一首》中写作“かな”。此外,九条良经以此歌为本歌取的作品同样收录于《新古今集》(《新编国歌大观》编号1073),萩原朔太郎则形容此歌声调优美,恍惚感觉到自己乘船后漂流于浪花之间[15][25][23][26][24][27][28]。
Remove ads
家集
好忠的家集是《好忠集》,又称《曾祢好忠集》、《曾丹集》,一卷,由他人撰写而成,推测成书于平安时代末期(《后拾遗和歌集》至《金叶和歌集》时期),结构上分为“每月集”(又称三百六十首和歌)、“好忠百首”、“连歌”(つらね歌)、“源顺百首”以及后人增补的和歌,以天理大学附属天理图书馆藏传二条为氏笔本为例,收录歌数按顺序,“每月集”是368首(其中4首为长歌)、“好忠百首”是102首、“连歌”(つらね歌)是13首、“源顺百首”是100首,而后人增补的则是三首,总共586首和歌。其中,大约在天禄2年(971年)写成的“每月集”以每日一首的方式,再以月份、季节等来划分,在四季的最初各配置长歌和反歌,以歌日记的形式来反映好忠的生活,整体上以好忠控诉自己怀才不遇为基础。其次,“好忠百首”是他在30多岁时候所创的百首歌的最初的成品,一开始是韵文序,然后是四季歌以及恋歌(春天11首,其余各10首)、从习字歌《安积山》和《难波津》各取一字构成的藏头歌31首、以天干、神和方位为题材的物名歌20首[注 6]。其三,“连歌”(つらね歌)是指将前一首和歌的末句当成是下一首和歌的首句,以接龙的方式串连下去的作品,家集同时记载道他将这些“连歌”献给了圆融院。其四,“源顺百首”是呼应了“好忠百首”形式的百首歌,关于作者的说法,分为源顺和好忠两派,以源顺为作者的说法较为有力。最后由后人增补的和歌则推测是在家集成书后才补上[4]。
家集分为三系统,彼此之间差异不大,推测本身均源于同一版本。首先,第一系统是流布本系,由于流传得最为广泛而得名,总共收录了586首和歌,其中有4首是为长歌,以天理大学附属天理图书馆藏传二条为氏笔本为首,传二条为氏笔本是在镰仓时代中期手抄自叶室光俊藏书的版本,为完整的《好忠集》中历史最悠久且状态良好的版本,为一册长23.6厘米,宽18.6米的列帖装,封面是缥色墨流鸟之子纸,估计曾经在近世中期时改装过。正文同样采用鸟之子纸,一面十行,词书和序隔两个空格,和歌则以一首两行的形式写成。此外,桃园文库本、尊经阁文库本、狩野文库本、《群书类从》本、元禄八年版本(契冲)、宝永元年版本和文化年间版本(《标注曾丹集》)均属于此系统。第二系统是异类本系(异本系),以宫内厅书陵部藏传冷泉为相笔本为首,成书于镰仓时代末期,收录歌数是583首,内容结构上与第一系统差异不大,《新编国歌大观》在编写时以传冷泉为相笔本为基础修补了第479首至第482首和歌,其中第481首和歌本来并不存在于传二条为氏笔本,高松宫家藏本和谷山茂藏本也属于此系统。第三系统是古笔切,又称为曾丹集切,分为卷子本切和枡形本切[注 7],成书于平安时代末至镰仓时代初之间,传出自于西行手笔,正文与第二系统较为接近,卷子本总共有11面106首,枡形本切则是3面6首,总共为14面112首。另外,《新编国歌大观》和《私家集大成》以传二条为氏笔本为底本,《私家集大成》另外以《曾祢好忠全集(上)(下)》的版本同时收录了古笔切,《平安镰仓私家集》则以传冷泉为相笔本为底本[31][22][4]。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