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朱升
元末明初学者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朱升(1299年—1370年),字允升,江浙行省徽州路休宁县(今安徽黄山市休宁县)人,学者称枫林先生,元末明初政治人物。元朝进士。
至正四年(1344年)江浙行省乡试第二名(中举人),至正八年(1348年)赴京参加省试,中进士,被授予池州学正,十二年(1352年)任满后辞官隐居石门,教授学生。他曾经向朱元璋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并被采纳[1]。朱元璋直到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打败陈友谅后翌年,才改称吴王。
1367年被授翰林、国史院侍讲学士、中顺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1368年进翰林学士,定宗庙时享斋戒等礼,预修《女诫》[2]。1369年,辞官隐退。1370年卒,年七十二。朱升治学严谨,存世仅《前图》2卷、《枫林集》10卷,并为多部经典旁注[3]。
洪武二年(1369年),七十一岁的朱升以年迈和“祭扫祖茔”为由告老还乡,辞官隐居。朱元璋感念他的功绩,意欲重封,但朱升执意退隐。朱升退隐时并未回老家休宁,也没有去原隐居地安徽歙县石门,而是携带着夫人涉江沂淮地方,抵东海转至西溪胥宇,并在南龙港建了房屋。
Remove ads
子
朱升有两个儿子,长子名为朱异。而朱升的孙子是朱祖文。
次子名为朱同。朱升在石门隐居时,在临河程氏家中教书。学生程大不堪继母虐待,自经而死。朱升妻子生子时,突然梦见程大来到家中,就将儿子起名为朱同,字大同,他善于卜筮,就起了一课,占卜儿子长大后必遭妇人之祸。至正十七年(1357年),朱元璋领军路过石门,他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被采纳,朱元璋亲自为他的书楼赐写“梅花初月楼”。临行又为子朱同求全尸。
朱同自幼蒙朱升教授,善于诗词文章,官至礼部侍郎,很是得朱元璋宠遇,皇宫中的画壁上题有很多他的诗词作品。朱同资敏,尽传其家学,通群经,诸艺毕给。洪武十年(1377)举明经,任本郡教授,修《新安志》,进之,十三年举人材,授吏部司填充员外郎,寻升礼部右侍郎,后坐蓝玉案,赐自缢
延伸阅读
[编]
《国朝献征录·卷之二十》,出自焦竑《国朝献征录》
《明史卷一百三十六》,出自《明史》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