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朱磐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宜春安简王朱磐烑(1414年10月14日—1492年9月12日),明朝宁献王朱权庶三子,[1][2][3][4]一作庶四子,母王氏。[5]
生平
永乐十二年(1414年)闰九月生。[2]宣德元年(1426年)七月赐名,并造宜春王镀金银印。[3]宣德三年(1428年)七月,明宣宗遣行在户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陈山为正使,礼部员外郎许敬轩为副使,持节册封朱磐烑为宜春王。[5]当月,户部奏朱磐烑岁禄为二千石,米钞各半,应当给他江西附近郡县的粮食及官库钞作为岁禄,明宣宗同意,并告谕尚书夏原吉说近日有人说王府收粮时或刁难、或多取、或暴虐,索民甚苦,这都是下人所为,藩王不能知情,可发文禁止,将违者绳之以法。[4]
宣德五年(1430年)十月,宣宗遣行在尚宝司丞蒋先为正使,礼科给事中武达为副使,持节册封金吾后卫指挥刘勋的女儿为宜春王妃。[6]
正统五年(1440年)九月,朱权奏第二子临川王朱磐熚、朱磐烑、第四子新昌王朱磐炷岁禄折钞达四分之三,日用不足,请求改为本色折色各半,获准。[7]
天顺二年(1458年)三月,明英宗应朱磐烑所求,赐其两名火者(宦官)。[8]
成化十年(1474年)四月,朱磐烑奏王府嫡长子孙按例没有禄米,如今自己子孙都年长了,俸禄不足,请求从岁禄的折色米内按量拨本色米,明宪宗命增加其本色米一百石。[9]
因宜春王府房屋年久朽坏,朱磐烑请求修建。弘治元年(1488年)七月,明孝宗命给他八百四十两银子作为修造府第之用。[10]
弘治五年(1492年)八月,朱磐烑薨。孝宗闻讯,辍朝一日,按制度赐祭葬,谥安简。[5]弘治七年(1494年)十月,嫡长子朱奠坫袭封。[1][11]
朱磐烑墓在新建禹港茅窝。[12]
朱磐烑为明太祖诸孙中最后一个以王爵身份离世者。
Remove ads
评价
- 《弇山堂别集》卷074:好和不争,平易不訾。
家庭
- 王妃刘氏
- 嫡长子:宜春宣和王朱奠坫
- 嫡三子:镇国将军朱奠埦(1437年7月3日—1506年),号天宁[13],正统四年(1439年)四月赐名[14],景泰六年(1450年)五月给岁禄一千石,米钞各半[15],天顺四年(1460年)十月在世[16]
- 第一子:辅国将军朱觐鈭[17](1463年7月16日—?),号泉石[13]
- 嫡长子:奉国将军朱宸澻[17](1481年2月13日—?),号时中,又号建云[13],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十二月赐名[18],弘治四年(1491年)赐诰命冠服[19]
- 嫡长子:镇国中尉朱拱欆[17],号玉溪[13],弘治十七年(1504年)二月赐名[20]
- 第二子:镇国中尉朱拱⿰木榘[17],号石峯[13]
- 第三子:镇国中尉朱拱楫[17],号云峯[13]
- 嫡次子:朱宸淋,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十二月赐名[18],嘉靖江西省大志未载,疑早夭
- 嫡三子:奉国将军朱宸淓[17](1485年8月1日—?),号静观[13],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十二月赐名[18],弘治八年(1495年)赐诰命冠服[23]
- 嫡四子:奉国将军朱宸汶[17](1487年2月28日—?),号白云[13],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十二月赐名[18]
- 第五子:奉国将军朱宸浑[17](1488年11月10日—?),号惟钦[13],弘治六年(1493年)正月赐名[25]
- 第六子:奉国将军朱宸浩[17](1491年6月19日—?),号益中[13],弘治六年(1493年)正月赐名[25],无嗣[21]
- 嫡七子:奉国将军朱宸𤄷[17](1492年10月29日—?),号未能[13],弘治七年(1494年)三月赐名[27],嘉靖二年(1523年)已故,为宁王之乱乱兵所杀,妻曹氏,封淑人[28],无嗣[21]
- 嫡八子:朱宸洲,弘治十二年(1499年)正月赐名[29],嘉靖江西省大志未载,疑早夭
- 嫡长子:奉国将军朱宸澻[17](1481年2月13日—?),号时中,又号建云[13],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十二月赐名[18],弘治四年(1491年)赐诰命冠服[19]
- 第二子:辅国将军朱觐钠[17](1467年6月17日—?),号蓬瀛[13]
- 第一子:奉国将军朱宸灒(1494年8月17日—?),号乐静[13],弘治十二年(1499年)正月赐名[29]
- 庶四子:奉国将军朱宸潏(1503年10月3日—?),号泉石[13],弘治十八年(1505年)二月赐名[30]
- 第五子:奉国将军朱宸淤[17](1510年3月17日—?),号云松[13]
- 第六子:奉国将军朱宸减[17](1511年1月6日—?),号慎思[13]
- 第七子:奉国将军朱宸洐[17](1513年7月8日—?),号云轩[13]
- 第三子:辅国将军→庶人朱觐铈(1469年7月12日—?),号统斋[13],因参与宁王之乱废为庶人[35],嘉靖十年(1531年)已故[36],死后追复辅国将军[17],配张氏[37]
- 嫡长子:奉国将军朱宸澯[17](1491年11月25日—1513年11月20日),号仁山[13],弘治六年(1493年)闰五月赐名[38],宁府长史司左长史王用才为其撰墓志铭并书篆[37]。配刘氏(1488年8月20日—1532年7月6日),封淑人,是刘贯的次女,熊达为其撰墓志铭并书篆[39]
- 第二子:奉国将军朱宸源[17](1492年9月25日—?),号桂轩[13],弘治六年(1493年)闰五月赐名[38]
- 第四子:辅国将军朱觐鑜[17](1472年3月11日—?),号崆峒[13]
- 第一子:辅国将军朱觐鈭[17](1463年7月16日—?),号泉石[13]
- 庶长女:万安县主,配宗人府仪宾高泰,天顺六年(1462年)七月赐诰命冠服鞍马等物
- 庶次女:宁都县主,配宗人府仪宾陈仪,天顺六年(1462年)七月赐诰命冠服鞍马等物[43]
Remove ads
注释及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