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李奥撞击坑
火星撞击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李奥撞击坑(英语:Lyot)是一个位于火星伊斯墨诺斯湖区的大撞击坑。中心座标位于50.8°N,330.7°W。
概要
李奥撞击坑直径236公里,以法国天文学家贝尔纳·费迪南·李奥命名[1]。火星北半球平原相当平坦且少撞击坑,因此在这区域的少数大型撞击坑相当明显。李奥撞击坑在伊斯美纽斯湖区的北半部即相当容易被注意到[2]。火星北半球最低点即位于李奥撞击坑内[3]。李奥撞击坑内沙丘影像显示有各种地貌特征:暗色沙丘、浅色调沉积、以及尘卷风痕迹。浅色调沉积物被广泛认为是由形成于水中的矿物沉积产生。
2009年6月出版的一篇论文提及了过去曾有液态水存在于李奥撞击坑内[4]。
坑内河流
来自火星侦察轨道器的影像显示在李奥撞击坑底有河流侵蚀形成的河谷。科学家对此相当兴奋,因为这些河流可能比火星上其他区域形成的时间更接近现代。年代可能是125万年前。水的来源可能是附近冰河的冰。河谷宽度超过250米,长度数十公里[5]。
尘卷风痕迹
包括李奥撞击坑在内的火星多个区域都会有强大的尘卷风发生。在火星表面大部分区域有薄层的细颗粒明亮尘埃覆盖。当尘卷风将表面的明亮物质携带离开时就会露出底下的暗色表面。这些尘卷风可以在表面或环绕火星轨道上被观测到。这些尘卷风甚至将火星上两台探测车上的太阳能电池表面灰尘清除,使两台火星车使用时间更长[6]。那两台火星探测车原定只使用三个月,但其中的机会号至今仍在使用。而尘卷风痕迹的形状每数个月都会改变一次[7]。
图集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