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李振钧 (滨县知事)
滨县知事,道院创始人之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生平
李振钧是安徽省合肥县人,出生于1878年,早年曾留学日本,曾担任交通部铁路高级职员。民国建立后,曾担任知府知事、胶东海关监督[2]、国会众议院议员、护法国会众议院议员等职务[3][4][5]。
1917年,原滨县知事吴福森调任长清县,李振钧继任为滨县知事,原由吴福森主持的滨县大仙祠乩坛,即民间宗教组织道院的前身“滨坛”,改由李振钧主持[6]:48。1920年,李振钧到济南,加入原“滨坛”成员刘绍基在济南开办的乩坛,即“济坛”。济坛并不常设,扶乩活动无固定日期,扶乩者也不固定,一般由洪士陶担任侍正,刘绍基、李振钧担任副手[6]:50。
1921年,济坛坛址迁至济南上新街,定名济南道院[6]:66,道院最高组织是统院,统院下分设坐院、坛院、经院、慈院、宣院等五院[7],李振钧与杨庸厚任慈院人职附掌籍[8][6]:67。
1922年,李振钧在旧国会友人的帮助下在安徽合肥设立合肥道院,出任代统掌,为实际负责人。合肥道院筹建之初在东大街德和庆钱庄后进三间厢房内,后因信徒增多,搬迁至县桥西通王体之的市房(合肥县惠政桥北首)。数年后又迁移至南门龚大房(今合肥市第八中学)[2][1]。
1927年6月,李振均和刘绍基、张伟斋等筹建滨县道院,8月成立后在滨县道院筹建宗坛。8月29日,宗坛在县城东街教育局新房开幕。其后,李振钧等人又在滨县县城东南隅购置一百多亩地兴建正式的宗坛[6]:86。宗坛的设立,被认为是刘绍基、李振钧等原“滨坛”主要人员对道院权力分配不满,而对道院原有架构进行的挑战[9]。
Remove ads
备注
参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