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李荣烈
臺灣竹編工藝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李荣烈(1936年—),南投草屯人,竹编工艺师,师承颜水龙、陈火庆、王清霜与黄涂山,素材技法结合漆、竹媒材,创作出独具风格的“篮胎漆器[1]”,并开发“竹旋切板技术”使竹艺创作更具特色。[2]
生平
1936年,李荣烈诞生于草屯,父亲服务于草屯邮局,母亲为家庭主妇,兄弟姊妹共六人,李荣烈排行老二。1953年,李荣烈考上彰化高工补校夜间部,后因生病休学。[3]
1954年,在报纸上看到“南投县工艺研究班”招收学员的讯息,便报名参加竹工科,指导老师为黄涂山。毕业后担任研究生协助教学。1958年,李荣烈22岁,正式受聘为竹工科的指导员。而后为求深造至台北参与农复会为期两年的研究计划。计划结束后返乡担任“惠台有限公司”工厂指导管理工作。1971年初,接获台湾竹材分类家林维治的邀请,前往邦交国马达加斯加,进行技术支援指导的工作,历时一年。回台后获聘“顺盈木器股份有限公司”担任厂长职务。[3]
1978年,李荣烈应聘至国立台湾工艺研究所木工科担任技术员。1984年,研究所设计组的同仁黄丽淑小姐,特别聘请漆艺家陈火庆教导同仁漆器技艺,李荣烈结合竹编与漆艺进行“篮胎漆器”的研究。1989年,李荣烈以作品〈篮胎漆器茶道组〉,参加第十二届全国美展,荣获工艺类第一名。1994年,获颁教育部第十届“民族艺术薪传奖”。2001年,退休后持续推广技艺教育。2012年,受邀参加南投县政府“竹工艺‘篮胎漆器’技艺教育推广研习”活动,于2013年,获颁国立台湾工艺研究发展中心“工艺成就奖”。[3]
奖项
1989年,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工艺类第一名,作品〈篮胎漆器茶道组〉
1992年,获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第一届“民族工艺奖”编织类佳作
1993年,获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第二届“民族工艺奖”编织类佳作
1994年,获颁教育部第十届“民族艺术薪传奖”
2013年,获颁国立台湾工艺研究发展中心“工艺成就奖”[4]
展览
1990年,应邀参加台中县立文化中心举办的“现代编织艺术特展”
1991年,参加台中的台湾省立美术馆举办的“台湾工艺展─从传统到创新”
1992年,应邀参加台湾省立美术馆举办的“台湾工艺展”,参展作品〈原竹花蕊〉
1993年,应邀代表我国参加文建会举办的“台北国际传统工艺大展”,并进行现场示范
1993年,文建会在台北火车站的文化艺廊,举办首次个展“李荣烈竹编特展”
1994年,由于荣获教育部“民族艺术薪传奖”,应邀参加“薪传奖十年联展”
1995年,应邀参加第十四届全国美展
1996年,参加手工业研究所“中日现代漆艺交流展”
1996年,参与台湾推动加入联合国的宣达活动“欢喜台湾周”
1997年,参加法国巴黎“中国春节─牛年特展”
教育
1991年,受聘担任台中市北区农会在大坑地区举办的“竹材加工编织技能训练研习班”讲师。
1994年,担任台北县立文化中心“县民大学艺文研习班”竹编班讲师
1996年—1998年,应聘担任台湾省原住民行政局技艺研究中心办理的“藤编班”及“传统藤编师资培训班”讲师。[3]
作品
- “螺旋纹花器”,典藏单位:国立传统艺术中心,馆藏编号:11199904002
- “竹制乳母椅”,典藏单位:国立台湾工艺研究发展中心,馆藏编号:199101001
- “乱中有绪”,典藏单位:台中市政府文化局/台中市纤维工艺博物馆
- “大玫瑰纹花器”,典藏单位:台南市美术馆
- “素之鲜”,典藏单位:南投县政府文化局/文化资产科[6]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