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莱奥斯·卡拉克斯
法國電影導演(Leos Carax)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莱奥斯·卡拉克斯(Leos Carax,法语:[leɔs karaks],[1]1960年11月22日—),本名亚历克斯·克里斯托夫·杜邦(Alex Christophe Dupont),[2]法国电影导演、评论家、演员及编剧,以充满诗意的风格和对爱情的痛苦描写闻名,执导作品包括《男孩遇见女孩》《坏血》《新桥恋人》《神圣车行》。2021年以电影《安妮特》获得第74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Remove ads
背景
艺名莱奥斯·卡拉克斯(Leos Carax)是其名阿雷克斯(Alex)和奥斯卡(Oscar)的易位构词,同时也是“阿雷克斯的奥斯卡奖”或“奥斯卡于阿雷克斯”的法语变形缩写:LE OSCAR AX. L'oscar pour Alex.[2]
莱奥斯·卡拉克斯出生成长于法国巴黎西郊市镇叙雷讷。母亲琼·奥瑟曼-杜邦(Joan Osserman-Dupont)是《国际先驱论坛报》的美国作者及电影评论家,法裔美籍父亲乔治·杜邦(Georges Dupont)从美国空军退役后随妻移居报社总部巴黎,成为《新发现》杂志记者,两人后来离婚。[3][4]
影视
在开始制作电影前,卡拉克斯像让-吕克·戈达尔和弗朗索瓦·特吕弗等法国前辈一样,为知名电影杂志《电影手册》撰写评论。[3]他的电影生涯从执导一连串短片开始,而《男孩遇见女孩》(1984)则是其第一部重要作品。这部正片不仅树立卡拉克斯成熟的视觉影像风格,同时也是他与其日后长期合作演员德尼·拉旺及摄影师让-伊夫 埃斯科菲埃的首次合作。
卡拉克斯的第二部正片作品《坏血》(1986)则以科幻为主题,通过更为阴暗的角度继续探讨现代社会中爱情的复杂性。这部作品亦表达出卡拉克斯对法国新浪潮电影的敬意,其在影片中对朱丽叶·比诺什等等女演员的运用,更是他对影响自己的前辈们——特别是戈达尔——的一次感人致敬。《坏血》同时还入围次年举行的第37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5]
五年后卡拉克斯执导制作成本不菲的《新桥恋人》(1991)。因为巴黎政府仅允予剧组10天时间在塞纳河上最古老的新桥进行拍摄,卡拉克斯决定在法国南部市镇朗萨尔格搭建新桥模型完成摄制工作,然而主演拉旺的意外受伤和拍摄资金困难等种种状况导致影片制作周期远超预定计划。不过《新桥恋人》上映后备受好评,这让卡拉克斯得以完成更具实验性和争议性的《宝拉X》(1999)。这部作品改编自美国作家赫尔曼·梅尔维尔1852年发表的《皮埃尔;或,含糊不清》,一部关于乱伦的中篇小说,影片标题则是小说(标题法语译名)改编剧本第10稿的缩写:Pierre ou les Ambiguïtés X.[6]
Remove ads
作品
导演
- 忧郁的扼杀(Strangulation Blues,1980,短片)
- 男孩遇见女孩(Boy Meets Girl,1984)
- 坏血(Mauvais sang,1986)
- 新桥恋人(Les amants du Pont-Neuf,1991)
- 无题(Sans titre,1997,短片)
- 宝拉X(Pola X,1999)
- 我的最后一分钟(My Last Minute,2006,维也纳国际电影节预告短片)[7]
- 梅德(Merde,2008,《东京!》故事二)
- 42分一幻梦(42 One Dream Rush,2010,片段)
- 神圣车行(Holy Motors,2012)
- 格拉迪娃(Gradiva,2014,格拉迪娃画廊宣传短片)[8][9]
- 安妮特(Annette,2021)
- 这不是我(C'est pas moi,2024)
演员
- 坏血(Mauvais sang,1986):附近的偷窥者
- 李尔王(King Lear,1987):埃德加(Edgar)
- 艺术部门(Les ministères de l'art,1988):他自己[10]
- 房子(A Casa,1997):有书的男人
- 欲望过程(Process,2004):医生
- 977(2006):技术员
- 孤独先生(Mister Lonely,2007):雷纳德(Renard)
- 我没死(Je ne suis pas morte,2008):大天使
- 神圣车行(Holy Motors,2012):睡着的人
- 我是卡塔琳娜·戈露贝娃(Я - Катя Голубева,2016):他自己
- 安妮特(Annette,2021):他自己
- 这不是我(C'est pas moi,2024):他自己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