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杨宪益

中国翻译家(1915-2009)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杨宪益
Remove ads

杨宪益(1915年1月10日—2009年11月23日),男,祖籍江苏盱眙,生于天津,中国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专家、诗人[1]

事实速览 杨宪益, 出生 ...

生平

杨宪益祖籍江苏盱眙鲍集镇梁集村,出身名门。高祖父是曾任清朝漕运总督杨殿邦,死于太平军战争。祖父杨士燮曾任嘉兴知府,浙江巡警道、禁烟督办等职。四叔祖杨士骧、五叔祖杨士琦均为袁世凯心腹,分别担任过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和邮传部大臣。父亲杨毓璋担任过天津中国银行行长,曾资助徐世昌竞选大总统,也深受袁世凯赏识。[2]杨宪益是父亲唯一的儿子,从小穿着袁世凯赠送的清廷黄马褂[3]

十二、三岁时入读教会学校新学书院,上了7年,包括一年预科。“五卅惨案”后,曾参与学生罢课,因家庭地位,没有受到惩罚,在学生中建立威信。[4]

1934年毕业后,跟随英国教员C.H.B.朗曼经美国到伦敦求学。在学习了几个月希腊语拉丁语之后,1935年报考牛津大学墨顿学院,成绩合格但被推迟录取。于是到欧洲游历。1936年秋入读牛津,研究古希腊罗马文学、中古法国文学及英国文学。期间同游者包括钱锺书夫妇、向达吕叔湘。他还担任了中国学会的主席。

1940年回国任重庆大学副教授。1941至1942年任贵州贵阳师范学院英语系主任,1942年至1943年在私立光华大学成都分部任教授,1943年后在重庆北碚南京任编译馆编纂。

自1953年起,杨宪益任外文出版社翻译专家,与夫人戴乃迭翻译了中国古典小说《魏晋南北朝小说选》、《唐代传奇选》、《宋明平话小说选》、《聊斋选》、《儒林外史》、《老残游记》及《离骚》、《资治通鉴》、《长生殿》、《牡丹亭》、《唐宋诗歌文选》等经典作品。在反右运动中,杨宪益被指“右倾”。[5]

上世纪60年代初,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开始翻译《红楼梦》,最终于1974年完成并由外文出版社分三卷出版。该三卷本《红楼梦》在国外皆获好评,有着广泛影响,与英国两位汉学家合译的五卷本(译名《石头记》),被誉为西方世界最认可的《红楼梦》英译本之一。

文革期间,曾遭批斗,从1968年到1972年,夫妇二人在一步桥的北京郊外的监狱关了整整的4年,同时受了各种的侮辱。有一个儿子、两个女儿,也都受到其他的小孩子鄙视、轻视。[6]

1982年,杨宪益发起并主持了旨在弥补西方对中国文学了解的空白“熊猫丛书”系列,重新打开了中国文学对外沟通窗口。这套丛书里,既有《诗经》、《聊斋志异》、《西游记》、《三国演义》、《镜花缘》等中国古典文学经典,也收录了《芙蓉镇》、《沉重的翅膀》以及巴金沈从文孙犁新凤霞王蒙等人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

1986年冬,杨宪益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六四事件发生后,杨宪益接受英国广播公司采访,谴责当局血腥镇压,他把党内高层做出如此决定的死硬派比作“法西斯”。[7]随后宣布退出中国共产党,但最后则被中共革除党籍。[5] 英若诚于1989年10月两次登门杨家,力劝杨宪益重新考虑退党申请,一再指出,只要公开认错,党就宽宏大量,不再追究他的言论。1989年12月5日,英若诚再次登门。最后,杨宪益于1990年3月被“开除出党”。[7]

1993年,杨宪益获香港大学颁发名誉博士学位。

2009年11月23日在北京煤炭总医院逝世,享年95岁。

Remove ads

著作

更多信息 著作, 发行日期 ...

译作

更多信息 译作, 发行日期 ...

家庭

同母妹杨敏如,古典文学教授,其丈夫为电子学与信息学家罗沛霖;同母小妹杨苡,妹夫赵瑞蕻,均为翻译家。

杨宪益与戴乃迭育有一子二女。杨的儿子到英国两年后于1979年自杀身亡。[5]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