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杨文 (洪武总兵)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杨文(14世纪?—1406年1月23日),南直隶和州含山县(今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人,明朝开国将领,官至左军都督府左都督,曾任广西、北平、辽东等地总兵官。洪武年间,两次率大军南下平乱有功。“靖难之役”时讨伐燕王,兵败被俘,燕王怜其开国老臣不杀,永乐四年(1406年)去世。

事实速览 杨文, 左军都督府左都督 ...

生平

早年经历

初为朱元璋麾下的红巾军将领,洪武二年(1369年),随军攻克陕西凤翔府等处,洪武三年(1370年)授皇陵卫百户[1],随徐达大军击退元将王保保,复兴元府(今陕西省汉中市)等地[2]。洪武八年(1375年)调任广西都司桂林左卫。洪武十一年(1378年),调任湖广都司安陆卫右所试百户。洪武十二年(1379年),升为本卫副千户。洪武十七年(1384年)从征云南,立有军功。洪武十八年(1385年)升为四川行都司建昌卫指挥佥事[3]。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元朝降将月鲁帖木儿在建昌卫起兵造反,杨文随军平叛有功,升为右军都督府都督佥事[4]

防备倭寇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七月,杨文升为左军都督府左都督[5]。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因倭寇进犯浙江东部一带,受命巡视沿海,训练军队[6],又率水师驻守在太仓[7][8],以防备倭寇。

两次南征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明廷命令左都督杨文佩征南将军印,为总兵官;广西都指挥使韩观为左副将军;右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宋晟为右副将军;刘真为参将,率京卫精壮马步官军3万人至广西,会各处军马讨龙州土官赵宗寿及奉议、南丹、向武等州叛乱瑶民[9]。明军激战数月,大获全胜。明军总计剿灭瑶民28000余人,缴获马50匹、牛2586头,又获印5颗、诰敕3道,获胜班师[10]。又奉命在广西推进“改土归流”政策,新设南丹卫、奉议卫、庆远卫等卫所[11],复设立龙州军民指挥使司[12],并选派内地汉族将官镇守[13],加强了对广西的实际控制。洪武三十年(1397年)三月二十八日,贵州古州侗民首领林宽自号“小师”,起兵叛明并进攻龙里守御千户所,千户吴得与镇抚井孚义率明军坚守。侗民放火焚烧四座城门,吴得被迫率军出战,结果中毒弩阵亡,侗民乘机攻克龙里[14]。之后侗民连下新化直抵平茶,平茶守御千户纪达率明军与侗民发生激战。明廷以平羌将军都指挥齐让统军5万镇压。结果齐让逗遛不进兵,平蛮无功,被明廷撤职,新命左军都督杨文佩征虏前将军印,为总兵官,右军都督同知韩观副之,锦衣卫指挥使河清、凤阳卫指挥使宋忠为参将,统京卫及湖广、江西等都司军马南下进剿。[15]十月,杨文击溃了林宽叛军,俘虏林宽和杨通秀等人,押送京师处决。另上奏明廷,告知已经彻底荡平古州林宽余党,并俘获三十冈等处侗民2907人,除了溃入山谷者未尽剿绝外已经全部歼灭。但是明军士兵多有染病,因此希望能够分兵前往近处如辰溪等地就粮操练,以待秋收后继续征剿侗民余部。明太祖认为叛乱的侗民多为被迫胁从,不必穷追,于是令杨文等撤军还师。[16]

Remove ads

靖难被俘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杨文受命为北平总兵官,归燕王朱棣节制[17]。建文初年(1399年)驻守开平,燕王发动“靖难之役”后,杨文被调到辽东辅佐江阴侯吴高[18]。燕王认为吴高更难对付,使用离间计让吴高被贬,杨文遂独领辽东兵马[19]。建文三年(1401年),杨文率兵围永平,被燕将刘江所败,被斩数千人[20]。建文四年(1402年),明廷命杨文率辽东兵南下济南与山东布政使铁铉会合,遭燕将宋贵中途截杀,杨文被俘[21]。燕王可怜他是开国老将,予以释放[22],永乐四年正月四日(1406年1月23日)去世,赐葬含山县梅山[23],入祀功臣祠[24]

轶事

杨文率军南征时,明太祖曾写有《赐都督杨文》一诗,为他送行,此诗也是明太祖御制诗当中的名篇:

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悬秋水吕虔刀。
马鸣甲胄乾坤肃,风动旌旗日月高。
世上麒麟终有种,穴中蝼蚁更何逃。
大标铜柱归来日,庭院春深庆百劳[25][26]

家庭

父亲杨兴,叔父杨旺都是红巾军将领,杨兴在攻打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时阵亡,杨旺则在与陈友谅部作战时在鄱阳湖阵亡[27]。子杨和、孙杨通、曾孙杨廷等后辈都为世袭南京羽林右卫指挥使[28]

引用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