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杨汉公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杨汉公(785年—861年),字用义。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市)人,唐朝政治人物。

杨宁第三子。杨虞卿之弟。[1]贞元元年(785年)生。[2]元和八年(813年)登进士第,[3]又中书判拔萃,释褐担任任兴元府(今陕西南郑县)李绛的幕府。[4]李绛获罪死,汉公未受牵连。累迁户部郎中、史馆修撰。文宗大和七年(833年),升迁为司封郎中。大和九年(835年)受杨虞卿案的株连,降为舒州(今安徽潜山县)刺史。后历任湖(今浙江吴兴县)、亳(今安徽省亳县)、苏(今江苏省苏州市)三州刺史。武宗会昌五年(845年)擢拔为桂管观察使。[5]大中元年五月,授浙东观察使,转任户部侍郎,又任荆南节度使,回朝任工部尚书。被举发在任荆南节度使任内有贪赃行为,降为秘书监,稍迁国子监祭酒。[6]宣宗时,擢拔为同州刺史。给事中郑裔绰、郑公舆共奏杨汉公贪鄙无廉节,不可授以近辅重任,三次退回人事命令。[7]杨汉公私下厚赂宣宗左右宦官。大中十三年(859年)宣宗不顾郑裔绰等三驳制书,贬裔绰出京任商州刺史,坚持杨汉公出任同州刺史。[8]咸通二年(861年)升任宣武军节度使,后改任天平(今山东东平县)军节度使,咸通二年(861年)七月病卒于任上。[9]赠尚书右仆射。
Remove ads
子孙
根据其题刻,杨汉公已知有三子:杨知本、杨知范、杨知俭。(三人与他们的堂兄杨知温名中同有“知”字)
注释
注释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