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东港共和堂
屏東縣東港鎮的廟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东港共和堂,是位于屏东县东港镇主祀邢府千岁的庙宇,分灵自台南市石精臼开基共善堂,早年该庙鸾生皆为东港共善堂成员,1931年(昭和6年)因理念不同而分堂奉祀,草创之初见共善堂已有组织神将团,亦经鸾友合议组成阵头,时正值五毒大神至共和堂作客,邢府三千岁因而聘请五毒大神于祭典时降驾参与绕境,1934年(昭和9年)成立“钦点五毒大神”阵头,参与当年度的甲戌正科东港迎王平安祭典。
概要


邢府千岁自台南分灵后,初由东港共善堂开基先贤高献图向东隆里人林水池的父亲租屋奉于宅中,其后陆续有信徒加入鸾生行列,迁址至新街灰窑。1931年始因意见相左而另组鸾堂,时借林水池宅厅堂奉祀,定堂号为“共和堂”。1945年台湾光复,隔年经由众议决定借用当时的日军军官宿舍废墟首次建庙,即为现今庙址。1956年,共和堂一共有300余名鸾生,堪称东港一时之最。1961年重新改建庙貌并举行落成安座大典,该庙坐东朝西,为南方重檐歇山式、三门双殿格局之建筑,早年庙埕因潮水关系而时有水患故而撑高庙体,原先庙埕搭建有铁皮遮雨棚,后改为水泥结构佐以木雕装饰,左侧立有一攅尖顶式金亭。[1]
-
题匾
-
供桌
祀神
正龛主祀邢府三千岁、刘府千岁、池府千岁,配祀邢府大千岁、二千岁、四千岁、五千岁、六千岁、七千岁、纪大帝、朱府千岁、苏代巡、黄代巡、颜代巡、铁代巡、范代巡、黑旗将军、白剑将军、谢范将军,左侧奉祀林将军、五营兵马,右侧奉祀福德正神与共和堂已故先贤、鸾生。[1]
-
右龛
-
正龛
-
左龛
特色
五毒大神的传说有一说为得道升天的五福大帝各留一魂魄于井内,玉皇上帝深怕留于井内的魂魄扰乱民间,请道法学成的刘部宣灵公下凡,将遗留井内的魂魄收归于天庭后,玉帝将其魂魄册封为“钦点”五毒大神,职责为收除瘟疫。故五毒大神并无金身,也不属于任何神明之驾前部将,只有地方平安祭典绕境时,恳请刘部宣灵公向玉皇上帝请旨,并安五毒大神之座位,再由刘部宣灵公带领下凡,为地方驱除瘟疫。[2]另一说为五名孩童发现蟾蜍、蜈蚣、壁虎、毒蛇及蜘蛛等五种妖怪于水井下毒,担心大人不信此事便自投水井示警,中毒后遗体分别呈赤、青、黄、黑、白五色,死后受玉帝怜悯,特封赐为五毒大神[3],由于五毒大神生前为村童,所以装扮成员亦由6至11岁儿童担任。据共和堂资深鸾生口述,五毒大神与天皇都刘府千岁感情甚好,因此刘府千岁每到东港东南宫都会起乩。每科年祭典前三日共和堂皆设五毒大神座位,亦因云霄寺纪大帝为五毒大神的上司,故必须先呼请纪大帝再请五毒大神驾临。“东港共和堂钦点五毒大神”由5名主神、2名武差及1名文差共8人组成,打脸后武差手握刑具、文差手持令旗,主神则是握着宝珠与葫芦,为地方驱逐瘟疫与邪秽[3],成员约为7至13岁幼童,附属于共和堂,主要配合三年一科的东港迎王平安祭典,通常于祭典前两到三个月开始集训,每次团练或是出阵时,过去曾参与五毒大神阵的人员,都会回来协助指导,共同训练五毒大神阵头的新成员,延续文化传承。2022年7月19日,通过申请认定为无形文化资产。[2]
Remove ads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