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东瀛纪事 (林豪)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东瀛纪事》是林豪所著,采用纪事本末体记录戴潮春事件,该书又称作《东溟纪事[1]。书在同治年间写成,但于光绪六年(1880年)才出版[2]

成书经过

作者林豪,金门后浦人,生于1831年(清道光十一年),于1918年逝世,是清代流寓台湾相当重要的文人之一,被誉为著述分量最多的游台人士,[3]其在台湾主要活动的期间是在其三十三岁(1862年、同治元年)到其六十四岁(1894年、光绪二十年),曾寓居在林占梅潜园[1]。游历台湾的期间,收集文献资料,并外出采访调查,先后编纂了许多与台湾相关的历史作品,流传至今日犹可见者有《东瀛纪事》、《淡水厅志订谬》以及《澎湖厅志》等。

光绪六年(1880年),林豪以所居的“小巢居阁”刊行此书以及他批评陈培桂淡水厅志》的〈淡水厅志订谬〉,而后委由漳州府口街的多文斋发售[1]

内容篇章

林豪撰写《东瀛纪事》分上下两卷,其叙述安排是先以上卷〈戴逆倡乱〉、〈贼陷彰化城〉描写事件爆发过程,然后以〈郡治筹防始末〉、〈鹿港防剿始末〉、〈北路防剿始末〉、〈大甲城守〉、〈嘉义城守〉、〈南路防剿始末〉等文描写各地应变的状况[1]。而描写官军对抗戴潮春势力的过程,则有〈涂库拒贼始末〉、〈翁仔社屯军始末〉、〈官军收复彰化县始末〉、〈逆首戴潮春伏诛〉、〈憨虎晟伏诛〉、〈余匪〉等文[1]。此外还有描写官军重大挫败的〈斗六门之陷〉,以及补充用的〈灾祥〉、〈丛谈(上)〉、〈丛谈(下)〉[1][4]

作品评价

连横称许《东瀛纪事》:“饶有史法。”[4][5]《东瀛纪事》在文学与史学两方面皆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性。文学研究者应用此书时主要聚焦书中的遣词用句、人物塑造及叙事结构等,史学研究者则注重文献比对、社会背景与考察等[6]。杨彩云指出林豪叙事能提纲挈领,充分掌握事件发展,而塑造出生动的人物形象[4]。其原文也应用不少一般人乍看较难理解的字词与典故,而本书校注者能予深入浅出的注释解读,可说对于相关史料运用相当娴熟[6][7]

参考来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