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东门里福德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东门里福德宫,是位于台湾台北市中正区东门里、林森南路巷内的土地祠,为台北市政府用《文化资产保存法》以保护珍贵老树的理由来保存庙宇的案例。
历史沿革
据中正区东门里刘姓老里长回忆,日治时期当地为台湾总督府宿舍区,有名日本人的宿舍后院种有一棵榕树,供俸一颗上面写着“福神”的石头。战后,宿舍新主人是信奉天主教的台湾银行高级主管,宿舍后院不再开放给土地公信众进出。约1973年,一位在童年时与日本小孩为玩伴的老人,在与该主管的子媳谈过后,让屋主愿意于农历每月初二与十六将后院开放给民众进行祭拜。[1]
不久,屋主从台湾银行退休,儿媳也移民美国,宿舍与后院就还给台湾银行,宿舍则被建商买去重建,而后院未被收购成为畸零地[1]。1979年,老树旁建立土地公庙[2]。1996年,国有财产局开始清查公家机关地产,要求此土地公庙搬迁[1]。庙宇在该年2月面临拆除,引起老树认养人刘兆琳、东门里长郑登甲及地方人士林火炉、黄金炉等人陈请,表示日治时期树下就有土地公,老树下成为成为众人活动、膜拜、开会场所,拆庙会危及老树、又当地尚无里民活动中心,庙址又只占地廿坪,很希望两者都能保留[3]。
同年7月报导时,中正区公所向市府建议依《文化资产保存法》,把已由民政局列管保护、林森南路61巷的老树旁土地变更为公共设施保留地,被记者说是将创下台北市首次案例[4]。当时市政府亦同意保存永平福德宫,作为庙宇与校园共存的首例[5]。
经协调后,银行同意把东门里福德宫庙舍所占的两坪畸零地租与庙方管理委员会[4]。2003年,台湾银行要将此地还给国有财产局,里长便趁此时买下庙地[1]。庙址为林森南路61巷15弄6号[2]。2009年,国有财产局以“不当得利”的理由追讨大约新台币两百万元,东门里因经费依然不足,于是便寻求立委以让土地公庙以绿化的名目来维持[1]。
过去2001年,庙旁的榕树有些病变,切除患部之后大抵无恙[1]。但2015年9月28日晚上,原高20米的老榕树受杜鹃台风影响倒塌,庙宇也庙宇基座连根拔起,前里长刘兆琳则庆幸无伤到旁边民宅[6]。
Remove ads
相关图片
-
仁爱路一段的入口。
-
沿革
-
福德榕遗址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