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林勇 (1904年)

臺灣文史工作者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林勇(1904年12月31日—1992年9月23日),字朝栋,号鹤亭台南市安平区人,文史工作者,曾任安平区长、台南市文献委员会委员、台南市文史协会成员,是安平乡土文史先驱,长期针对安平地区进行史迹踏查、地方耆老访谈等工作,并以林渔农林逸人赤崁生举之笔名[1]投稿于《台南文化》、《台湾风物》等刊物上,遗有《台湾城怀古集》共十八篇,《台湾城怀古续集》共十九篇。[2][3]

事实速览 林勇, 出生 ...
Remove ads

生平

早年经历

林勇生于台湾日治时期明治37年(1904年)12月31日,祖父经营海上运输,父亲林格(林乞食)与母亲育有十名子女,林勇居长,幼时家道鼎盛。8岁就学于安平公学校(今石门国小),10岁时入私塾(兰谷轩书房)师从外叔祖李章三学习汉文,起字号“朝栋”。1920年17岁时远赴名古屋中学校日语名古屋中学校・高等学校就学,1921年初,返台探望病父,同年父逝,再度返日复学后又在暑期染上脚气病返台治疗,见母亲在父亲离世后的孤寂,毅然休学回乡就业。19岁任职于大日本盐业株式会社安平出张所(原英商德记洋行址),历时五年七个月。[2]23岁时与台南东门望族曾栳长女曾玉匙结婚。1927年,与同好成立“安平读报社”,鼓励阅读报纸学习汉文以了解社会事,后获推举为读报社社长,同时加入由安平在地菁英共同组织的“公励会”。1928年赴厦门游学两个月,1930年起陆续投稿于《台湾新民报》。1932年师从李文扬学北京话[1]其后任职于东洋保险株式会社、台南市役所税务课、台湾总督府专卖局台南支局。[4]

Remove ads

踏入政坛

Thumb
林勇位于台南市安平区观音街86号旧聚落的故居。

1945年,台湾光复。隔年4月,林勇受乡党及时任安平区区长张长庚推荐,由台南市政府派令暂代安平区副区长。同年10月16日,区长改由区民代表会选举,正、副区长继续留任。1947年张长庚请辞,经改选由林勇出任安平区区长,隔年当选为第二届安平区区长。当时的安平区公所设于安平古堡旁、今热兰遮城博物馆位址,林勇为处理政务方便曾入住安平古堡内的区长官舍,期间时常遇到前来参访的民众询问安平地方史,从此认知到学习历史的重要性,开始钻研安平文史,搜集史料撰成《赤崁城与安平》一书提供予文史同好与文化机关。[4]1947年发生二二八事件,林勇罹患精神衰弱,迁回自宅居住。1949年3月15日,于市议会开记者会宣布安平更新计划建言(建设安平九大建言),提出包含安平港整建、植防风林、发展水产、造船、制盐、文教等基建改革。[5]1950年3月,林勇请辞区长,于同年9月投入安平区市议员选举,以47票之差落败,从此退出政坛。

文史研究

1951年,获台南市首届民选市长叶廷珪聘任为“台南市史料编纂委员会”(后改组为“台湾省台南市文献委员会”)委员。1958年,战后台湾第一个登记立案的民间文史社团“台南市文史协会”成立,林勇为该协会成员。1953年起在台湾省粮食局台南事务所任职,1964年从粮食局台南事务所退休。[6]1967年林勇受聘为台湾丛书编辑委员,协助编辑《安平县杂记》。[4]

晚年

1968年至1969年,林勇受台湾省文献委员会组长王诗琅王世庆邀请,与庄松林一同翻译台湾总督府公文档案历时两年两个月,共完成715卷、2万3140件,期间一度罹患急性肝炎。1990年,高龄87岁的林勇体力衰弱,且因罹患白内障开刀后未见好转,已甚少从事阅读、写作。1992年9月23日,林勇辞世,享寿89岁。[4]

家庭

林勇与妻子曾玉匙育有六子二女,其中第五子林锡田延续父亲志业,仍致力于推动安平地方的文史研究。[4]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