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林树封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林树封(1920年代约1924年—?),台湾登山家,多年来负责台湾省运动会台湾区运动会全国中等学校运动会全国大专院校运动会圣火路线规划、护送。

生平

林树封是台北市税捐稽征处职员[1],自幼爱好登山[2],与妻子林陈查某住于台北市仁爱路[3]

登山

林树封于1958年台北市政府登山队创立之初就加入登山队[4]。他因爬台湾五岳时认识蔡景璋,加入台湾山岳会、中华山岳协会、百岳俱乐部等,推动台湾登山风气[5]

1963年2月2日,登大霸尖山的林树封因胃穿孔导致的腹膜炎,与被大石砸伤的日籍登山员佐野敏郎一同在4日由空军总司令部派直升机送往空军总医院急救。依院长刘国祥判断,若林树封未即时以直升机救援,会有生命危险。[1]

1975年9月9日体育节,林树封因推展体育有功而受表扬[6]。多年来他协助政府广设登山路标及告示牌,因此获中华民国教育部颁奖[7]。1984年体育节,他得教育部银质行健体育奖章[8]

圣火

林树封自1946年第一届台湾省运动会即负责圣火传递,在台湾体育界有“圣火守护神”之称[9]。1954年第八届省运会,台湾省体育会山岳协会参与圣火传递工作后,在该会担任干部的林树封和六名同仁组成圣火传递组,负责保护母火、换火的任务[2]。除林树封为组长,工作人员也是台北市山岳委员[3]

由于台湾区运会圣火需于十六日内以不熄火状态传递台湾各县市,早期以长香保存母火不易呵护,林树封便去骨董店买渔船上防风的煤油灯[2][7]。1954年前始,他便用这盏灯参加省运、区运、中学运动会和大专院校运动会[2]。起初,他自认这任务似乎难登大雅之堂,但多年才发现自己的工作是为运动扎根,表现并不输于一般的运动员,而且山陬海澨都是自己的舞台[7]

作此任务,需备一车、七人为一组,并备二十一支火炬。传递运动员以一支作为主火,六支作副火。在车上的人为圣火队员不停为熄掉的火炬装草纸、加煤油。工作于清晨开始,到黄昏结束。[7]

1986年4月22日,林树封担任台湾区中等学校运动大会圣火传递时,下午2点时40分车队经斗六市石榴班桥北端,因他长途驾车疲劳,拿取座椅下椅垫时,方向盘未抓稳,翻落稻田。一千六百西西的汽车起火燃烧,六人受伤、组员张仲显被压在车底身亡。[3]

早年区运会圣火,在外岛方面只传到台湾离岛澎湖[7]。1990年10月15日,已护送圣火达四十四年的林树封首次将圣火传递至东沙岛[9]。同月20日,台湾区运动会筹备主任黄孝楞受高雄市市长吴敦义指示,令圣火组长林树封、副组长何启照及选手李开志、李营生、许峰铭将圣火传递至钓鱼台[10]。但21日他们出航时,遭日本自卫队军舰飞机阻拦,而返回[11]。由于圣火所走路线细节都皆是由林树封设计的,该年,林树封提议圣火带到金马地区,此后比照办理[7]

1992年,台中市主办区运会时,林树封提议将圣火带至玉山。他们先搭车到塔塔加鞍部,与玉山国家公园巡山员组成的圣火队一起出至排云山庄过夜后再攻顶。此次运动会创举,也是林树封第十八次登玉山。[7]

在护送圣火多年的生涯中,林树封与组员林南圃目睹了台湾各县市的景观变化。他们回忆,早年传递时,虽建设与交通落后,但地方民众会扶老携幼出门观看、加油;今景物是高楼大厦、马路宽大,当时人情味情景已难得一见。[12]

1994年,已七十岁的林树封,依然常不时把陪伴多年的圣火灯拿出擦拭[7]

参考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