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林糊
臺灣醫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林糊(1894年9月21日—1973年8月3日),字复生,号铁骨生,台湾彰化县马芝堡三汴头庄(今彰化县福兴乡三汴村、万丰村一带)人,医生,在台湾日治时期积极参与社会运动,后从政,二二八事件爆发时被捕,最终得以获释。
生平
林糊光绪二十年八月三日(1894年9月21日)出生,为林国归四男[1]:446。原就读于埔姜仑公学校[2]:736[3]:93,1912年考进台湾总督府医学校[3]:93,1916年毕业后在嘉义病院(今嘉义医院)做实地研究,1917年于溪湖庄(今溪湖镇)成立长春医院[1]:446。当时罹患重大传染病者之房屋必须使用草绳围起,以便隔离,但此举使溪湖居民大为不满,其遂将家屋卖予溪湖花家[3]:93,1921年赴员林开业[1]:446。后前往台北医学专门学校学习[3]:93,1930年通过台湾医学得业士认定试验[4],1931年毕业[5]。
1920年因抗议日本警察遭逮捕,被拘留20余日[2]:736[3]:93,后参加台湾议会设置请愿运动[3]:93。1924年台北师范学校(今国立台北教育大学)爆发罢课,获推选为父兄代表向台湾总督府交涉,又加入台湾文化协会[3]:93,任中央委员、员林支部常任委员[1]:446,遭逢青果社事件再度入狱[3]:93,文化协会分裂后加入台湾民众党[3]:93。1935为员林街协议会员,隔年出任员林信用组合监察役(监事)[3]:93。
文学方面,为当地诗社社员,亦曾参与台湾文艺联盟,有“新旧文学轮转手”之称[3]:43。
战后1945年11月25日担任员林郡守[6],及后又兼台中县参议员[7]、三民主义青年团员林负责人[8]。1947年二二八事件爆发,林糊任员林区长[9]:53兼台中地区时局处理委员会执行委员[10],根据《二二八事件文献辑录》及《台湾史论丛:战后政治篇:中华民国在台湾的发展》所述,其与台湾省立员林农业职业学校(今国立员林高级农工职业学校)校长吕英[11]:120[注 1]商洽高年级学生维持地方治安[9]:53,并在3月2日中午于新生旅社召集居民,开秘密会议,当晚员林民众在青年戏院召开市民大会,林糊等人呼吁青年参与台中、彰化之抗议行动[13]:90,遂被指控发表不利政府之言论,为“阴谋叛乱暴动主要份子”[8],因而被逮捕,当林糊被宪兵押至台中火车站准备移送至台北时,他偷塞给媳妇一张纸,上写:“眼看河水已成东,一船西去一船东,远近高低各不同。寄语顺风船上客,明朝未必是东风。”留诗代替遗言[3]:94。
为营救林糊,其家人变卖大笔地产,后在友人力保下得以全身而退[3]:94,1947年获中华民国行政院颁“志虑忠贞”木匾[3]:94[14]。1953年任员林镇卫生所主任[15]兼医师、彰化县医师公会理事、常务监事,在台湾光复二十周年纪念大会受台湾省主席黄杰赠抗日功勋奖状[14]。1973年8月3日病逝[14]。
Remove ads
注释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