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染色体不分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染色體不分離
Remove ads

染色体不分离(Nondisjunction)是指生物细胞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姊妹染色体未能成功分离的现象,由美国遗传学家卡尔文·布里基斯英语Calvin Bridges托马斯·亨特·摩尔根于1910年在黑腹果蝇细胞的性染色体上发现[1]。染色体不分离包括第一次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不分离、第二次减数分裂时姊妹染色体不分离、以及有丝分裂时姊妹染色体不分离等三种情形[2][3][4]

Thumb
1. 第一次减数分裂
2. 第二次减数分裂
3. 受精
4. 合子

左图的蓝色箭头指第二次减数分裂中发生染色体不分离,右图的绿色箭头指第一次减数分裂中发生染色体不分离

染色体不分离会造成子细胞成为非整倍体,即多出一条染色体或(2n+1)或失去一条染色体(2n-1)[4],若发生在减数分裂则可能造成子代发生非整倍体疾病,三体症(细胞具有3条该该对染色体)包括唐氏症爱德华氏症候群克氏综合征[3][5];已知的单体症英语Monosomy(细胞仅有1条该对染色体)则仅有透纳氏症一种[3][5]

人类的非整倍体疾病较多是女性减数分裂时(特别是第一次减数分裂[6])发生染色体不分离所致,可能原因是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在前期I停滞数年至数十年之久,可能为使姊妹染色体失去黏连蛋白英语cohesin而相互分离,进而使着丝点连接错误[6][7],相较之下精母细胞则会快速地完成整个减数分裂流程;另外精母细胞减数分裂时发生染色体互换的频率高于卵母细胞,人类卵母细胞有超过10%有至少一对同源染色分体在联会过程中没有发生互换,而缺乏互换是造成染色体不分离的原因之一[8]。有些物质(非整倍体诱变剂英语aneugen)可以促使细胞分裂时发生染色体不分离的现象,烟草即为一种非整倍体诱变剂,因此吸烟会提升染色体不分离的几率[9][10];另有研究显示酒精[11][12]氰戊菊酯[13]甲萘威[14]等物质可能也是非整倍体诱变剂。

为避免细胞分裂时染色体不分离,细胞周期中有纺锤体组装检查点英语Spindle checkpoint(SAC)以确保细胞中染色体均与纺锤体连接妥当后才活化促后期复合体英语Anaphase-promoting complex(APC),使细胞分裂进入后期英语Anaphase[15]

Remove ads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