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查理·卓别林电影作品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查理·卓别林(英语:Charlie Chaplin,1889年4月16日—1977年12月25日),英国喜剧演员、电影制片人、作曲家、奥斯卡终身成就奖演员,他于1914年至1952年在好莱坞的演艺生涯而闻名。在其早期的电影中,他塑造了一个作为全世界戏剧偶像的“流浪汉”(通常被称为“夏尔洛”或“查理”)形象。上世纪十和二十年代,他被认为是全世界最有名的人。[1]

卓别林生于伦敦(未证实),9岁即登台演出。[2]1913年,在与弗雷德·凯诺的喜剧组合在美国巡演时,卓别林接受了麦克·塞纳基石电影公司的公司合同。在基石电影公司期间,他开始创作和指导一些他主演的电影。1915年,卓别林与埃塞尼电影制片公司签订合同,一年后与互助电影公司展开合作。1918年,卓别林开始制作自己的电影,最初是通过第一国际电影公司发行影片,然后与他和玛丽·毕克馥、范朋克和大卫·格里菲斯共同创办的公司——联美公司发行影片。[3]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卓别林被指控为共产党同情分子,但他对此做出了否认。[4]卓别林一直是英籍人士,但在1952年到英国宣传电影《舞台春秋》时,他的美国的再入境许可被取消。[5]最后卓别林定居瑞士,度过了余生。他的最后两部电影拍摄地是英国。
在卓别林一生中,他曾三次被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颁奖。在1929年5月16日的第一次奥斯卡金像奖典礼上,他因在《马戏团》(1928)中的精彩表演被提名为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导演,但后来他的提名被撤回,却因《马戏团》片中在表演、协作、导演和制片各方面表现出来的多才多艺和天才而授予他奥斯卡荣誉奖(奥斯卡终身成就奖)[6][7]1972年, 距离离开美国近20年后,他重返美国领取奥斯卡荣誉奖,此次则肯定了他的终身成就。尽管知道1972年,《舞台春秋》才在美国洛杉矶上映,卓别林还是在73年因《舞台春秋》获得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7]此外,卓别林还因《大独裁者》在1940年受到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和最佳原创剧本奖提名。1942年,卓别林发布了《淘金记》电影最新版本,录制和撰写了1925年没有加入的乐曲。《淘金记》因其与画面戏剧和戏剧化的配合被提名奥斯卡最佳音乐奖。卓别林最后一次被提名是1947年《凡尔杜先生》的最佳原创剧本奖。[7]
2011年,卓别林主演的6部电影被加入美国国家影片登记表,它们是:《威尼斯儿童赛车》(1914)、《移民》(1917)、《寻子遇仙记》(1921)、《淘金记》(1925)、《城市之光》(1931)、《摩登时代》(1936)以及《大独裁者》(1940)。还有《演员》(1928), 在该片中,卓别林没有收取报酬,友情出演。[8]由于其出色的电影贡献,卓别林成为好莱坞星光大道的一员。[9]
Remove ads
官方电影
1964年,卓别林出版了自己的自己的自传《卓别林自传》,该自传也是他自己的电影目录。这部电影目录包括了1914年以来的80部电影。更多细节则在1985年大卫·罗宾逊的自传《卓别林的艺术与生活》中体现;此外自传还介绍了卓别林最后一部电影,即第81部电影——《香港女伯爵》(1967)。2010年,《抓贼高手》被发现是第82部电影,是当时基石电影公司以为已经丢失的影片。[10]
直到《马戏团》(1928),卓别林之前的电影都是无声电影,但是后来有些早期的电影被添加了音轨之后重新发行。比如1931年的《城市之光》和1936年的《摩登时代》最初都是在后面附着对白的静默电影。卓别林最后五部电影都是有声电影,除了《香港女伯爵》,其他电影都使用35毫米黑白底片进行拍摄。
除了其他引用之处,本文中影片发布日期、角色名称及注释均出自卓别林的自传、大卫·罗宾逊的书以及杰拉尔德·麦当劳以及迈克尔·康威和马克·里奇1965年出版的《查理·卓别林电影》。
-
《梅布尔的困境》
-
《抓贼高手》(1914),查理·卓别林(左)饰演警察。
Remove ads
查理卓别林在基石影片公司的36部影片中担任了角色,影片均由麦克·塞内特出品,除非单独说明,所有电影的长度均为一卷。
Remove ads
卓别林编剧、执导并且主演了埃塞尼电影制片公司的15部电影,都由杰斯·T·罗宾斯出品,除非单独说明,所有电影的长度均为两卷。
卓别林为互助影片公司撰写,执导和主演了12部电影。该电影公司组成了“孤星工作室”,专门为卓别林制作电影。所有互助公司的电影都是两卷的长度。1932年,凡·伯纳工作室的阿曼德·凡·伯纳以每张1万美元的价格购买了卓别林互助公司的喜剧片,吉恩·罗德米和温斯顿·夏普洛斯通过雷电华电影添加了音乐和音效。[13]
Remove ads
1918年到1923年间,卓别林为自己的这间第一国际电影创作,执导并出演了9部电影。
Remove ads
1923年,卓别林开始通过联合艺术家电影公司发行电影。此时他的电影都是一样的长度。他出品,执导并创作了8部电影并都以主角身份参演。从《城市之光》开始,卓别林开始为自己的电影配乐。
Remove ads
1952年,在去英国参加《舞台春秋》首映会时,卓别林得知他的美国再次准入许可被取消。因此他的最后两部电影是在英国拍摄完成。
其他电影
除了卓别林官方发布的82部电影,他还有一些未完成的作品。也在一些剪辑影片中作为配角出演。
埃塞尼影片公司在未取得卓别林授权的情况下剪辑了3部电影(卓别林对此采取了法律手段)。1959年,卓别林制作了自己的剪辑影片,1975年他又加入制作了另一部。
Remove ads
除了他自己出品的《巴黎一妇人》(1923)和《香港女伯爵》(1967),卓别林还在以下影片中参与演出: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延伸阅读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