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柯蒂斯陨石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柯蒂斯陨石坑(Curtis)是位于月球正面澄海西部的一座小撞击坑,其名称取自美国天文学家希伯·柯蒂斯(1859年-1906年),1973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接受。
描述



该陨坑西侧靠近较大的皮卡德陨石坑、西北分别毗邻年轻的皮尔斯陨石坑和斯威夫特陨石坑,小陨坑埃克特位于它的东北、东南偏东及西南分别则坐落了略大的华伦海特陨石坑和利克陨石坑。沿柯蒂斯陨石坑的东南和南面分别绵延着哈克山脊和泰尔米埃山脊[2]。该陨坑中心月面坐标为14.57°N 56.79°E,直径2.88公里[3],深约0.511公里[4]。
柯蒂斯陨石坑是一座圆杯状的撞击坑,带有一个平坦的小坑底,坑壁壁沿尖峭,内侧壁平整,未受到任何明显的撞击侵蚀。该陨坑坑壁最大高出周边地形表面110米,内部容积约有0.96立方公里[4]。坑底表面相对平坦,没见有其它醒目的地貌结构。
在1973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命名前,该陨坑曾被称作卫星坑皮卡德 Z(所谓的卫星坑标记法:以所靠近的主坑名+字母来命名)[5]。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另请参阅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