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柳僧习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生平
柳僧习的高祖柳恭在后赵担任河东郡太守,因为前秦、后赵战乱纷争,于是带领百姓南迁,居住于汝水、颍水之间,所以家族世代在江南做官。柳僧习年少时前往建邺游学,后在南齐以西中郎府记室参军为起家官[1],后历任奉朝请、兖州安东将军府司马,与南齐豫州刺史裴叔业占据豫州归附北魏[2][3],封方舆子[4],仍为兖州安东将军府司马。柳僧习擅于隶书,在当时很突出。景明初年,柳僧习出任裴植征虏府司马,后升任北地郡太守,为政宽容平和,深受氐族和羌族的热爱。魏孝明帝元诩时期,柳僧习官至太中大夫,加号前将军,外任颍川郡太守,扬州大中正,永熙三年(534年),柳僧习在任内去世[1][5][6][7],葬于洛阳城南[8],后迁葬少陵原[9]。
柳僧习的儿子柳庆虚岁十三时有次在晒书,柳僧习对他说:“你虽然聪明,我还没有专门对你测试。”于是让柳庆从杂赋集中取出一篇赋,有一千多字,柳庆立刻读了三遍,当即可以背诵,没有一字遗漏。当时柳僧习担任颍川郡太守,当地与京城洛阳接壤,居住的大多是豪门大族。到了将要选拔乡官的时候,他们都依仗权贵势力,争先托人来走门路,乡官的选用还没有确定。柳僧习对儿子们说:“权贵来走门路的,我都不用。但他们派来的人将要返回,都需要有答复。你们按照自己的看法为我写封信。”柳庆于是草拟了一封信说:“下官受到朝廷委托,有能力的进荐,没有才干的黜退。这是朝廷一贯的制度。”柳僧习读了信,感叹的说:“这儿子有志气,男子汉应该是这样。”随即按照柳庆所草拟的信分报出去[10][11]。
柳僧习第五子柳庆过继给柳僧习的四弟,柳僧习去世后,议论的人不同意柳庆服亲生儿子的重丧。柳庆哭着说:“礼应该顺应人情,如果在过继的人家还有服斩衰的情况,那么可以不为亲父服斩衰而改替出继之家服斩衰。如今四叔去世已久,实际情况不能为他追服,哪能改变礼制,违背天性呢!”当时人们都不能说服他,柳庆就用草垫做席,土块做枕,替生父服丧。柳僧习下葬后,柳庆和几个哥哥一起背土垒成坟墓[12][13]。
Remove ads
其他
柳僧习以孝顺长辈的品德而知名[14],柳宗元的叔叔殿中侍御史柳某是柳僧习的后裔,被河东柳氏的族人认为孝顺长辈就像柳僧习孝顺长辈一样[15]。
家族
- 柳师义,北魏抚军将军、司空咨议参军、濮阳郡太守[17]
通婚关系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