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株洲北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株洲北站位于湖南省株洲市石峰区田心街道,是京广铁路、沪昆铁路两大铁路干线的交汇处,属双向纵列式三级七场路网性编组站。车站等级为特等站,按技术作业性质为编组站,按业务性质为货运站。车站是株洲铁路枢纽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办理京广、沪昆两大干线四个方向货物列车的到发、解编作业以及各方向旅客列车的通过作业。每天办理大量的中转车流作业,并有大量的本地车流产生和集散,在路网车流的组织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沟通华东、华南、西南和北方的交通要道。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8年4月20日) |
Remove ads
历史沿革
1954年,铁道部车务局提出建设株洲枢纽的设计任务书。1955年1月,国家计委工作组在株洲现场考察后,确定在既有田心站东侧建设编组站,勘测设计工作于1957年3月至1958年9月由铁四院进行。由于大跃进期间无法按照设计施工,广州铁路局提出以出发场为中心的过渡方案,1959年10月建成一级二场的过渡性编组站,时称田心出发场[4]。过渡性编组站内铺有到发线6条,编组线12条,承担由原株洲站担负的列车解编作业[5]。
1963年枢纽工程复工,车站在原站场东侧新建一个到发场,由原先的一级二场扩建为一级三场。1964年,田心车站正式脱离株洲车站。1966年,铁道部命令田心车站为株洲北站,正式纳入全国铁路运营版图,定为一级编组站。1968年12月,直通场6条到发线投产,承担京广线下行无改编作业中转列车的技术作业任务。1969年8月至1971年11月,完成直通场改造为到达场的扩建工程,新铺到发线7条[5]。1972年10月编组场竣工投产,铺设编组线26条[5]。1973年,车站扩建为单向纵列式三级三场编组站[4]。
1986年,铁道部决定再次扩建株洲北站,将单向纵列式三级三场扩建为双向纵列式三级七场[4]。1995年上行系统全部建成开通。改建后的株洲北站为双向纵列式三级七场,设计能力为日均办理2.1万辆,年货物到发流量800万吨[6],成为江南第一大编组站。
Remove ads
车站简介



车站等级为特等站,按技术作业性质为编组站,按业务性质为货运站,办理整车、集装箱业务[7]。车站规模属双向纵列式三级七场路网性编组站,分为上下行系统[6][8]:
- 下行系统主要办理京广线下行列车与沪昆线(湘黔方向)上行列车的到达、解体作业,及沪昆线(浙赣方向)上行列车与京广线下行列车的编组、出发作业,亦可反方向发出京广线上行列车与沪昆线(湘黔方向)下行列车,反方向接收沪昆线(浙赣方向)下行列车与京广线上行列车。
- 上行系统主要办理沪昆(浙赣方向)下行列车与京广线上行列车的到达、解体作业、及京广线上行列车与沪昆线(湘黔方向)下行列车的编组、出发作业。同时,亦可反方向发出沪昆(浙赣方向)上行列车与京广线下行列车。
两个系统与交换场通过南、北转场线连接,同时下行到达场和上行出发场通过北联线连接。
Remove ads
株洲北站设有37条专用线[7][9],其中12条铁路专用线较长,纵横株洲城区[10]。还有连接石峰区喻家坪工业站的专用线;而中车株机厂房的进出厂线,则接驳相邻的株洲北出发场,因此所有由中车株机生产的铁路车辆,在采用甲种运送方式出厂及大修时,必须途经株洲北站。
下辖车站
株洲北站是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下辖的直属站。目前管辖以下车站:
相邻车站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