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桥西历史文化街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桥西历史文化街区,又称大运河历史文化街区,是浙江省杭州市的一处世界文化遗产点以及旅游休闲街区[1]。街区位于拱宸桥西,东沿京杭运河、金华路,西靠吉祥寺路,北到湖州街,南至登云路,中间有小河路穿过,总用地面积约51万平方米[2]。其中有通益公纱厂旧址、中国刀剪博物馆、中国伞博物馆、拱宸桥、桑庐、高家花园和长征化工厂建筑群等历史建筑[2]。
历史沿革
清同治年间,桥西便是拱宸桥地区繁盛的水陆码头[3]。1889年,庞元济与丁丙合资开办杭州第一家机械缫丝厂——世经缫丝厂,也是当时最大的国人自办缫丝厂。当时缫丝厂自备发电机照明,是浙江最早使用电力者。1891年,高风德入伙,三人在桥西创办通益公纱厂,招募大量拱宸桥一带居民成为工人[4]。
1895年甲午战争后,中日签署《马关条约》,开辟杭州为租界口岸,拱宸桥一带成为日本租界[5]。1896年,设立杭州海关,因多由外国人掌控,俗称“洋关”[6]。随着租界的开辟,拱宸桥一带日益繁荣[7]。日本人在租界内广开烟管、酒馆、茶馆、戏馆、赌馆以及报馆,桥西成为妓院集中地之一[4]。1908年,拱宸桥边的阳春茶园成为杭州最早的电影放映地[4]。到1930年代,日、英、法等各国人士聚集在拱宸桥一带,拱宸桥一带也进入繁盛期[5]。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府收回拱宸桥日租界[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拱宸桥一带创立了“四大工厂”,即浙江麻纺织厂、杭州丝绸联合印染厂、杭州第一棉纺织厂、华丰造纸厂[9]。大批工厂与配套相继落户拱宸桥地区[8]。
1990年代后,随着杭州工业外移,拱宸桥一带开始没落。2006年,杭州市政府启动桥西历史文化街区综合保护工程,保护桥西直街、桥弄街等传统街巷,修复张大仙庙、财神庙等建筑[5]。2010年9月,桥西历史保护街区开始对外开放[9]。2014年,桥西历史文化街区作为中国大运河杭州段的一部分,被纳入世界文化遗产[10]。
Remove ads
保护建筑
博物馆群
参见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