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慈悲道场忏法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慈悲道場懺法
Remove ads

慈悲道场忏法,据说是宝志禅师等九位高僧,应梁武帝要求为超渡发妻郗皇后所作,故俗称《梁皇宝忏》、《梁皇忏》,有“忏王”的美称。其中根据《法华经》、《华严经》、《涅槃经》、《楞伽经》、《三千佛忏》等佛经中抄录的1275佛号而编成,共计两千多次礼佛,能与冤亲债主解怨释结,祈求阳世檀越除病消灾,号称“忏法之王”。忏文说“慈悲道场”四字乃弥勒菩萨梦中显圣传授而得。

缘起

南朝梁朝武帝平素崇佛,晚年更几度剃发出家又还俗。史书称他的德皇后郗氏去世后,转生,栖身于后宫的井中,并托梦于梁武帝[1];而《慈悲道场忏法传》则直言郗氏因嫉妒心强且害死武帝的妃子,得报应转生到蟒蛇身,无处安庇只能屈身在井中,鳞甲下虫子啮咬,煎熬难忍,便现身求梁武帝超度救苦,梁武帝遂与高僧一道制定了《慈悲道场忏法》[2]

忏法卷第一提到“立此慈悲道场四字,乃因梦感弥勒世尊既慈隆即世,悲臻后劫,依事题名,弗敢移易”,说感应到当来下生弥勒佛梦中现身,赐“慈悲道场”四字为忏法名。

忏文内容

南朝天监年间,梁武帝邀高僧将文宣王萧子良撰的二十卷《净住子净行法门》(简称《净住子》)[3]删繁去芜,采集诸经妙语,编成十卷悔文,总列四十品章。[4]

  • 卷一:皈依,断疑,忏悔
  • 卷二: 发菩提心,发别愿,发回向心
  • 卷三 :显果报
  • 卷四 :显果报
  • 卷五 :解冤释结(六亲怨怼)
  • 卷六 :解冤释结(一切众生)
  • 卷七 :自庆,警缘三宝
  • 卷八至卷十: 为四生六道拜忏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