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梅尼菲角龙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梅尼菲角龙(属名:Menefeeceratops,意为“梅尼菲组的有角脸”)是角龙科尖角龙亚科的一属恐龙,生存于晚白垩世坎潘阶早期的拉腊米迪亚南部,约8350万至8000万年前,是目前所知年代最古老的尖角龙亚科之一,与太古角龙、克里滕登角龙有接近亲缘关系。模式种兼唯一种是西氏梅尼菲角龙(Menefeeceratops sealeyi)。[1]
Remove ads
发现及命名

NMMNH P-25052标本发现于美国新墨西哥州的梅尼菲组爱莉森段(Allison Member),为该地层采集到最完整的恐龙化石之一,是一具关节脱落的骨骼,包含部分头骨(头盖骨、颧骨、鳞状骨、前齿骨、齿骨)和颅后骨骼(颈椎、背椎、肋骨、荐骨、肠骨、股骨),许多部位在掩埋前即遭损坏,并承受了高度挤压塑性变形,可能由周围的泥岩和粉砂岩所造成。1997年的论文对标本进行了首次的详细描述,但当时没有命名,只记载为一种尖角龙亚科。[2]
直到2021年,才由古生物学家赛巴斯汀·达曼(Sebastian Dalman)、彼得·多德森和同事们命名为新属新种西氏梅尼菲角龙(Menefeeceratops sealeyi)。经过20多年后加入了一些新复原标本,因此在新论文中针对标本形态学进行了重新描述,其中记载的标本包含:部分左前上颌骨、几乎完整的左眶后骨角根、一个顶骨碎片、左右鳞状骨、左颧骨、前齿骨、左齿骨、两个颈椎、八个胸椎、含六块荐椎的部分荐骨、11个胸肋、左桡骨远端、左尺骨近端和远端、左股骨、第二左跖骨。[1]
Remove ads
叙述
根据与近缘物种的比较,梅尼菲角龙估计身长可达4米。[1]
2021年的论文建立了数项鉴定特征包含:顶骨后缘缺乏缘骨突(epiossification),是与弯剑角龙的共同特征;鳞状骨有三个缘骨突;外鳞状骨轮廓三个较小的次级突起;鳞状骨后缘还有两个大致位置对等的凹陷,明显大于其外背侧的凹陷;鳞状骨外侧表面有三道棱嵴;鳞状骨后部加长;鳞状骨内侧表面有个浅但明显的凹槽,几乎平行于腹外侧和腹后缘;眉角加长,向前垂直弯曲;齿骨侧面有两道棱嵴朝前散开,构成一个明显的三角形窝。[1]
分类
1997年的论文将标本初步认定为尖角龙亚科。[2]2021年的系统发生学分析将梅尼菲角龙定位于尖角龙亚科的基础位置,与克里滕登角龙最为近缘。[1]
它的发现为白垩纪晚期拉腊米迪亚尖角龙亚科物种与形态的多样性、以及古生物地理学和年代分布提供了新的资讯。梅尼菲角龙是目前所知年代最古老的尖角龙亚科之一,暗示著该演化支起缘于拉腊米迪亚南部,并于随后的坎潘阶中晚期逐渐向北方辐射扩散。[1]
延伸阅读
- 角龙类研究历史
- 2021年主龙类古生物学研究
参考来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