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梅曾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梅曾亮(1786年—1856年),原名曾荫伯言,又字葛君江宁府上元县(今南京市)人,祖籍宁国府宣城县

曾祖时移籍江苏。出身诗书家庭,由母亲候芝启蒙。十八岁时,梅曾亮在锺山书院拜姚鼐为师,与管同方东树刘开姚莹,并称姚门高第弟子[1]。二十九岁时入吴鼒的扬州唐文馆。道光二年(1822年)进士三甲八十九名,授知县,因考虑到赡养父母不便,没有赴任。先后为邓廷桢陶澍幕僚。援例为户部郎中。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告归,主讲于扬州梅花书院。咸丰二年冬,回到家乡上元。不久太平军祸起,避难于王墅村,再移居淮安,晚年投靠河道总督杨以增,被安顿在河督节署之清晏园。咸丰五年(1855年)十二月十八日,杨以增积劳成疾,卒于南河节署,梅曾亮痛苦万分,“抚尸恸而无泪”。二十四天后,咸丰六年正月十二日,梅曾亮去世。

梅曾亮是桐城派承上启下的人物。他在北京二十余年间逐渐成为了桐城派唯一常驻京城的人,许多人都登门向他求教作文之法[2]曾国藩亦深受其影响了[3]。著有《柏枧山房集》31卷。

Remove ads

延伸阅读

[]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清史稿/卷486》,出自赵尔巽清史稿

注释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