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棕颈鸭

鸭科鸭属鸟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棕頸鴨
Remove ads

棕颈鸭(台湾作菲律宾鸭)(学名:Anas luzonica),又名吕宋鸭,是雁形目鸭科的一种鸟类。[2] 其本地名称为 papan。它是菲律宾的特有种。

事实速览 棕颈鸭, 保护状况 ...

它以虾、鱼、昆虫和植物为食,并且经常出现在各类湿地中。[3]

Remove ads

分类

棕颈鸭是一种涉禽鸭,属于鸭属(Anas)。它没有亚种,因此是单型的[4] 它属于太平洋类群的 Anas,与夏威夷鸭来珊鸭太平洋黑鸭和已灭绝的加姆岛野鸭同属一个类群。[5]

其学名来自拉丁文鸭 Anas,和菲律宾的吕宋岛 Luzon

在菲律宾,它被称为 papan

特征

棕颈鸭体重约832.04克,翼长约237毫米,嘴峰长约54.6毫米,喙宽度约20.1毫米,喙厚度约14.3毫米,跗跖长约39.2毫米,尾长约84.2毫米。[6]

棕颈鸭是一种显眼的大型鸭。它有一个黑色的头冠、后颈和眼条,头部和颈部为肉桂色。其身体的其余部分为灰褐色,并有一个明亮的绿色翼镜羽。腿部为灰褐色,嘴巴呈蓝灰色。雌鸭比雄鸭稍小,但外观相同。[4]

分布与栖地

棕颈鸭已知分布于所有主要的菲律宾岛屿和8个小岛,但自1980年代以来,大多数的目击记录来自于吕宋棉兰老岛[7][4][8] 长距离的迷鸟曾在冲绳岛台湾被发现。

棕颈鸭在其分布区内为留鸟,其栖息在开放的湖泊、沼泽等湿地环境中,食性为杂食性,主要食物来源是水生植物。[6] 在其分布范围内的各类湿地中均有发现,但其偏好的栖地是浅水的淡水沼泽地。[4]

保护状况

棕颈鸭在IUCN红色名录中被评为易危物种,估计剩余3,300 - 6,700只成熟个体。自1970年代以来,由于狩猎和栖地丧失,其种群数量大幅下降。自1960年代以来,这种鸭每年有数千只被猎杀,至1980年代末。[8]

栖地丧失主要由于湿地排水、水产养殖红树林破坏和鱼塘的建立。[4]

该物种出现在多个保护区,包括Manleluag温泉保护区伊格利特-巴科山自然公园瑙汉湖国家公园巴丹国家公园北部山脉马德雷自然公园拉斯皮纳斯–帕拉纳克湿地公园奥兰戈群岛,以及拉姆萨湿地(Ramsar wetland)。然而,如同大多数菲律宾的情况,对盗猎的执法很松散。

参考资料

扩展阅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