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椅仔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椅仔姑,或称椅子姑、三姑,是台湾传说中已故的一名三岁女童魂魄,过去人们会在上元节、上巳节、中秋节的夜晚,以类似扶乩方式用椅子向她问事求卜。
传说
台湾相传此女是被嫂嫂家暴虐待至死的三岁女童,因死时仍坐于竹椅上,故为后人唤作“椅仔姑”[1]。台湾民间认为此女与陈姑娘、阿秀姑娘皆是三位专门保护养女的守护灵,生前都是别人家的养女或童养媳 ,皆受尽虐待而死,差别在前者是儿童虐待打死后埋在猪舍、陈姑娘投河自杀、阿秀姑娘投湖轻生[2]。
华人地区类似的传说与仪式有广东、福建、台湾鹿港习俗,是在中秋节用菜篮为扶乩道具的篮姑[3][4][5]、闽南习俗在中秋节用饭匙作扶乩道具的姑仔[6][7]等等。学者认为这类皆是由厕神紫姑习俗所演变而来[8]。
《戏说台湾》在2011年将椅仔姑的传说改编拍为同名戏剧。
仪式
在台湾日治时期的台北市依旧可见到此仪式[9]。台湾人主要是在农历正月十五、三月初三、八月十五晚上进行。铃木清一郎认为此等仪式有追悼亡者之含意在内,学者记载认为带有游戏的成分较多[10]。
仪式称为“迎椅仔姑”[8]、“关椅子姑”[9]、“关椅仔姑”[8]等。一说闽南语的“关”,可指阴阳间的关卡,是进入阴间,人与鬼神联络之意[11];另一说,朱介凡认为“关”同于观神的“观”[8]。也有人称“关(观)三姑”,但池田敏雄在《民俗台湾》表示有台湾人把两者弄混,经他询问过台北万华老妇,“关三姑”与“关椅仔姑”的仪式与用途并不同,前者是问阴间事,后者是占卜[12]。三姑在“关三姑”是作为引导活人灵魂入地狱探望亲友的角色[13]。福建的文献也记载“观三姑”是种观落阴[14]。
连雅堂在《雅言》记载:“中秋之夕,小儿女集庭中,两人扶一竹椅,上覆女衣一袭,装义髻,备镜奁、花米、刀尺之属;焚香烧纸,口念咒语,以迓紫姑(台人谓之:椅仔姑)。至则其椅能动,问以吉凶则答;如闻呼嫂声,则神忽止。或曰:紫姑,某氏女,为嫂所虐,杀而埋诸猪栏,故向是处以迓;闻呼嫂而惊走也。”
王国墦《台北市岁时纪》纪录台北市人会将小竹椅四足朝上,再将饭匙画上人的眼、耳、笔、舌,簪以红花绑在椅上,以竹篾为圈,上加红彩,前覆空水桶,上置胭脂、水粉、香花、水果、剪刀、尺等物[8]。小竹椅是代表该名女童[13]。两女子分提四个凳脚,轻轻同声以台湾闽南语反复咒唱某歌谣,直到感到椅子沉重时,便是椅仔姑降临。观众可问事,椅子就会以敲击表示回答,但人们不可说到“嫂”字,不然就会离去[8]。也有地方是需要三位少女,两位扶椅,一位唱咒,并且传说三位少女不是处女的话,那么三姑的亡灵就不会来,椅子也不会摇摆,因之女性们在作此术时,也在考验贞操[2]。
《南洋商报》报导台湾人在上元节用一小竹椅上扎一件少女的衣服,另置以一个盛满的水桶,以两名少女扶椅至猪圈或厕所,烧香与纸钱,招请椅仔姑,然后回到庭院,互念某歌谣,直到椅子摇动,就可问事,但只问年岁而已[15]。这类似山东莒县上元节习俗,也同样到猪圈以竹椅迎紫姑[16]。
Remove ads
歌谣
用来招唤椅仔姑的歌谣在台湾各地略有不同,有些及提椅仔姑是三岁,并且描述穿着、祭品。
有些并没提椅仔姑是三岁。
参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