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橄榄绣眼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橄榄绣眼鸟
Remove ads

橄榄绣眼鸟学名Zosterops olivaceus)是一种绣眼鸟科绣眼鸟属的鸟类,分布于留尼汪

事实速览 橄揽绣眼鸟, 保护状况 ...
Remove ads

分类

1760年,法国动物学家马蒂兰·雅克·布里松基于波旁岛(今留尼汪)带到巴黎的一副标本,将对于留尼汪橄榄绣眼鸟的描述记载在他的《鸟类学》(Ornithologie)一书中,但布里松却错误地认为这副标本采集自马达加斯加。他使用法语名Le grimpereau olive de Madagascar和拉丁语名Certhia Madagascariensis Olivaceus称呼这种鸟。[2]尽管布里松创造了拉丁学名,但该名称并不符合二名法体系,因而未被国际动物命名法委员会认可。[3]1766年,瑞典自然学家卡尔·林奈第十二版自然系统英语12th edition of Systema Naturae自然系统》做出更新,增加了布里松之前描述的240个物种[3],其中之一就是留尼汪橄榄绣眼鸟。林奈简要描述了这种鸟,创造了二名法学名Certhia olivacea,并引用了布里松的工作。他继续使用布里松提供的模式地点——马达加斯加,而不是留尼汪。[4]这种鸟现在被归类到绣眼鸟属,该一分类由自然学家尼古拉斯·艾尔沃德·维格托马斯·霍斯菲尔德于1827年引入。[5]目前没有被公认的亚种[6]其亲缘关系与毛里求斯绣眼鸟更近[7]

Remove ads

描述

橄榄绣眼鸟体长11厘米左右,体重在7.7–11·4克之间,背部为橄榄绿色,尾部为亮橄榄绿色,腹部为灰色,头部为黑色,眼周有一圈明显的白色羽毛,喙较长且略带弯曲,瞳孔为深棕色。雌雄个体没有明显的区别,幼鸟最初没有白色眼环,面部颜色均匀,其余羽毛为绿色。[8][9]

栖息地

橄榄绣眼鸟很可能是180万年前从亚洲进入[10],比留尼汪灰绣眼鸟更早在马斯克林群岛定居,此时岛上并无专门吸食花蜜的鸟类,于是填补了此生态位[11]。这种鸟居住于海拔500米至2500米之间的地带,常能在留尼汪国家公园或贝卢夫(Bélouve)森林中目击,目前有6.7万至10万只个体[12]。其自然栖息地包括北方针叶林、热带亚热带灌木丛林和石楠荒原[8][9]

习性

橄榄绣眼鸟十分好动,常成对出现,偶尔也会聚成小群[13]。在保卫开花树时很难忍受同类的存在,并且可能表现出攻击性[7][9]

迁徙

橄榄绣眼鸟属于垂直迁移,主要遵照植物开花的时间,三月至五月期间下降到较低海拔,但不会在低地广泛活动。气旋过后,花朵供应短缺,该物种可能会出现在平时看不到的地方。[7]

食性

橄榄绣眼鸟的喙型特化,主要食蜜,罕有取食果肉和昆虫。最喜食一种开黄花的金丝桃Hypericum lanceolatum和某种苦参属的槐树Sophora denudata的花蜜,其他时间则前往低海拔区域取食其他花蜜[9][7]。这种鸟还会吸食彗星兰属Angraecum bracteosum的花蜜,通常落在叶子或花序上,并尝试那些“看起来新鲜”的花朵,最终能以很高的成功率为其授粉[11]

繁殖

橄榄绣眼鸟的繁殖行为发生于六、七月至一月之间。雌鸟在由树枝、绒毛和苔藓搭成的杯状巢中每次产下2到3枚淡蓝绿色卵[8]

鸣声

联络鸣叫为急促的“chip chip”声;尤其在花朵周围互动时,会发出一种断续的鸣叫;飞行时的鸣叫是“chuck chuck”。鸣唱则响亮而婉转,其中夹杂着“tu”和“tchip”的音节[9]。橄榄绣眼鸟的鸣声与其他绣眼鸟有较大不同,而且缺少独特的清晨鸣唱[14]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