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伯林学院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奥伯林学院(英语:Oberlin College)[3][4]是美国俄亥俄州的一所私立文理学院,创立于1833年。
奥伯林学院 | |||
---|---|---|---|
Oberlin College | |||
![]() | |||
老校名 | Oberlin Collegiate Institute (1833-1864) | ||
校训 | 学习与劳动 Learning and Labor | ||
创办时间 | 1833年9月2日 | ||
IPEDS编码 | 204501 | ||
学校类型 | 私立文理学院 | ||
捐赠基金 | $8.324亿(2015)[1] | ||
校长 | Carmen Twillie Ambar | ||
职工人数 | 1,058 | ||
学生人数 | 2,900 | ||
校址 | ![]() 41°17′35″N 82°13′07″W | ||
校区 | 郊区 | ||
校队 | NCAA第三级别 – NCAC | ||
代表色 | 猩红 米卡多黄 | ||
昵称 | Yeomen/Yeowomen | ||
隶属 |
| ||
网站 | www | ||
|
历史
1833年,两位长老会牧师John Jay Shipherd和Philo Stewart建立了奥伯林镇和奥伯林学院,以法国牧师、慈善家约翰·弗雷德里希·奥伯林的名字命名。1835年,奥伯林学院成为美国第一间接纳黑人学生的主流大学,亦因此而在美国闻名。
1865年,奥伯林音乐学院成立;1867年,音乐学院并入了奥伯林学院。
1907年,孔祥熙在太谷南关基督教公理会明道院蒙馆的基础上兴办小学,即铭贤学堂[5](英语:Oberlin Shansi Memorial School[6][7],直译“奥伯林山西纪念学校”,今山西农业大学)。校内有一个纪念碑,用来纪念在1900年山西义和团运动中被打死的奥伯林传教士们[6][8]。
著名校友
- 罗伯特·密立根(1868年3月22日-1953年12月19日,毕业于1891年),主修古典学。美国物理学家,19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 孔祥熙(1880年9月11日-1967年8月16日,毕业于1906年),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的行政院长兼财政部长,同时也是一位银行家。
- 蒋廷黻(1895年12月7日-1965年10月9日,毕业于1918年),中国历史学家、外交家。
- 梅贻宝(1900年11月5日-1997年10月18日,毕业于1924年),燕京大学教授,代校长,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第4任院长。
- 黄自(1904年3月23日 - 1938年5月9日,毕业于1928年),中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 埃德温·赖肖尔(1910年10月15日-1990年9月1日,毕业于1931年),主修历史、副修政治。美国历史学家和公认的日本问题专家,1961至66年任美国驻日本大使。
- 罗杰·斯佩里(1913年8月20日-1994年4月17日,毕业于1935年),主修英语。美国神经生理学家,出生于康涅狄格州。获得198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斯坦利·科恩(1922年11月17日-,毕业于1945年),主修动物学。美国生物化学家、198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也是范德堡大学医学院的杰出科学家。
- 萧美琴 台湾副总统。
- 王维洁 台湾成功大学建筑系教授。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外部参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