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武书连中国大学排行榜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武书连中国大学排名是由武书连所在的《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发布的关于中国大陆大学排名。1993年武书连等在《广东科技报》发表的《中国大学评价——1991研究与发展》是国内首次包括理、工、农、医、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活动在内的中国大学研究与发展综合评价,是中国第一个较为完善的大学排名。[1][2]

发展历史

1993年,发表我国第一个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活动在内的大学排行榜:《中国大学评价—1991研究与发展》。在此之前的大学排行榜均不包含人文社科活动。

1997年,发表《中国大学研究与发展成果评价》论文。在国内外第一次实现不同类型大学之间(例如理工类大学与综合类大学,农林类大学与政法类大学)的直接比较。其理论基础是“不同类型大学的科研人员平均具有相同创新能力”的科学假设。大学评价从此从经验走向科学。

1997年之后,每年在学术期刊发表年度《中国大学评价》论文,全部使用公开数据,评价结果公开透明、可重复可检验。

2002年,发表《2002中国大学评价》、《2002中国大学研究生院评价》、《再探大学分类》论文。在国内外第一次实现了不同学科之间(例如物理学与政治学,机械工程与历史学)的直接比较。理论基础是“不同学科的科研人员平均具有相同创新能力”的科学假设,具体方法是“学科归一”。

2002年,发表我国第一个包含中国大学11个学科门类、71个学科类、全部258个本科专业的大学排行榜。

2002年,发表我国第一个包含中国大学所有研究生院(处)研究生11个学科门类、80个一级学科、全部361个二级学科的中国大学研究生院排行榜。

2003年起,与中国统计出版社合作,按年度出版《挑大学 选专业--高考(课程)志愿填报指南》和《挑大学 选专业--考研(课程)择校指南》,至今连续13年。

2010年,武书连研发的《科学引文数据库》(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 简称:SCD)实现网上查询。SCD是涵盖自然科学、工程与技术、农林科学、医药科学、人文学科、社会科学等全部学科的大型引文数据库。

SCD的理论基础基于以下3个方面:布拉德福(S.C.Bradford)的以“文献集中与离散规律”为基础的布拉德福定律。加菲尔德(E.Garfield)的“引文索引用于科学”的论文武书连的“不同学科的科研人员平均具有相同创新能力”的观点。

2012年,出版《挑大学 选专业--2012高考志愿填报指南》,在国内外首次发表大学学术水平、教师绩效、新生质量、本科毕业生质量排行榜,至今连续4年。

2013年,与中国统计出版社合作,按年度出版《挑大学 选专业--高考志愿填报指南(独立学院版)》,至今连续3年。[3]

2017年武书连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继续沿用本科大学的评价体系,区别在于,根据国家对独立学院的定位,考虑到独立学院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2017独立学院评价人才培养权重所占比例较高,科学研究权重所占比例较低。[4]

Remove ads

特色内容

从数据来源上,武书连版排行榜采纳公开数据,如果数据没有公开,则采纳同类大学的最低数据。科研方面,武书连版排行榜国内引文数据论文及引用主要来自SCD源期刊,国外引文数据库及引用则来自SCI、SSCI、A&HCI源期刊,所有论文的出版类型均为期刊,且不包含其中的子辑、增刊、特刊,并且只取类型为Article、Review、Letter的论文。[5]

争议

武书连中国大学排名因商业操作、指标体系设计不合理而引发较大争议,并受到新华网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中国官方媒体的指责[6][7][8][9]

武书连据称是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员[10][11],但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未证实过此事。[12]

前100位大学

自2002年起,参与排名的中国大陆2,236所高校前100位如下:

更多信息 大学 (C9联盟或985工程成员) ...
Remove ads

武书连版医学院排名(2013年)

参见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