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武興城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5年4月9日) |
三国蜀汉时,其地属武都郡沮县。《元和志》云:“先主[刘备]以地当冲要,置武兴督守此。筑城甚固,周围五百许步,惟开西北一门,外有仓垒,三面周匝。自晋以后,皆谓之武兴城[1]”。武兴城遗址在今陕西省略阳县县城东三里凤山脚下[2]。
西晋晋惠帝时,杨茂搜占据沮县之地。东晋义熙二年(406年)杨盛进攻汉中郡。后秦梁州刺史王敏退屯武兴。刘宋元嘉三年(426年),杨兴平内附,梁、南秦二州刺史吉翰遣始平郡太守庞谘据武兴。杨玄遣弟杨难当来争,谘击走之[1]。472年,杨文度称武兴王,都葭芦(今甘肃武都县),史称武兴国。
刘宋昇明元年(477年),以杨文弘为北秦州刺史,退治武兴。南齐建元二年(480年),晋寿民李乌奴叛,数寇梁州,为州兵所败,走保武兴。既而梁、南秦二州刺史崔慧景遣长史裴叔保攻乌奴于武兴,为氐王杨文弘所拔。是年,以杨难当之孙后起为北秦州刺史武都王,镇守武兴。永明十年(492年),氐王杨集始以武兴投降北魏。建武四年(497年),复来降。永元二年(500年),又叛降北魏。北魏仍使归守武兴[1]。
南梁天监二年(503年),氐王杨绍先等始贰于魏,寻称帝。五年,北魏攻克武兴,执杨绍先,置武兴镇。寻改为东益州,领武兴等郡。天监十四年(515年),叛氐围武兴,魏南秦州刺史崔暹击破之。大同初年,杨绍先因北魏动乱,自洛阳逃还,复据武兴。时,南梁攻克汉中,杨绍先子杨智慧表求归国。诏即以为东州刺史。大同十二年(546年),仍附南梁,南梁因置武兴蕃王国授之。大宝二年(551年),西魏将领达奚武取武兴,灭杨氏,因改置兴州及顺政郡。隋朝建立后,改名顺政县。元朝时改名略阳县[1]。
武兴城屡经战火,多次毁废。明朝正德六年(1511年),爆发四川麻六儿起义,陕西巡抚蓝璋派扶风县令孙玺去略阳县筑城御敌。新城址在象山脚下。城未筑完,义军突至,孙玺被杀。后任知县马翱修成新县城。清朝道光七年(1827年)七月,县令金在绅因县城被水灾损毁,奏请在凤山下原旧城遗址上另建新城。陕西布政司林则徐来略阳县勘察后,同意移建新城。道光八年(1828年)正月,新县城开工,次年九月建成[2]。
Remove ads
杨氏割据
注释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