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归安文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归安文庙为旧时中国浙江湖州府附郭县归安县县学文庙,位于今中国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月河街道建设路1号,其址现为东风小学南园校区(原南园小学),原建筑仅存清代所建棂星门,2003年8月列入第一批湖州市文物保护点。

历史

归安县学设立于北宋崇宁年间,最初附设于湖州州学,元代泰定二年(1325)县丞完泽溥化将其迁至县治东南一里月河河畔,即今址[1][2]。后世不断增修,规模不断扩大。咸丰年间(1864)此处曾是太平天国幼王撤退到湖州后最后一个大本营所在地。
归安县学作为县学使用至光绪二十八年(1902),后全国学校改制,县学撤销,文庙专为孔庙,因外墙为砖红色,俗名“红墙湾”。1917年改建为吴兴县劝学所,总揽县教育行政工作,1923年更名吴兴县教育局,1928年亦作为新成立的吴兴国术馆馆址。1932年由时任考试院院长戴传贤集资重修。1935年教育局迁至东街县政府合署办公。抗日战争爆发后,1939年改为县立第六小学,至今一直为学校所在地。
清末时归安县学学额为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和进额四十二名[3],县学附设学田和学地,地租用以资助贫困学生及日常开支。
Remove ads
建筑

据清康熙十二年(1673)、光绪八年(1882)《归安县志》记载及附图,归安文庙位于湖州城内东南,与原东街北端的归安县署相距不远,文庙地跨泮河(又名前河)与后河两条河道,南北分别至安学前和学宫兜,大成门、大成殿和明伦堂等主体建筑四面环水。
原文庙布局为前庙后学,清康熙时中轴线上依次为万仞宫墙(其东、西、南各有牌坊一座,东西木牌坊分别名兴贤坊和仰圣坊,南侧石牌坊题斯文在兹)、棂星门、泮池、泮河及泮桥、大成门(其东为名宦祠,西为乡贤祠、土地祠)、大成殿(前有东西庑)、明伦堂(前东有经义斋,西有治事斋)、后河及桥、敬一亭(光绪时已废)和尊经阁。在棂星门和大成门东另设学门、仪门通往明伦堂,尊经阁东有启圣祠(后改名崇圣祠),射圃位于院外东南(光绪时已废),另有文昌祠、忠义祠、节孝祠、教谕署和训导署等[4][5]。
今建筑仅存棂星门中门和西侧门,含柱子、横额及门槛,均为花岗岩质,其始建年代不详,原为一间,明洪武五年(1372)重建时改为石柱,十年(1377)改为三间[6],天顺元年(1457)均更换石柱,同治十年(1871)两侧门毁于大风,次年重建[7]。院内存假山一座,周边有古树若干。另外在飞英公园碑廊中有明嘉靖四年(1525)《归安县重修儒学记》和清嘉庆十年(1805)《归安学重修泮池记》两方相关的碑刻,保存较完整。
-
旧照
-
古树(皂荚)
-
古树(榉树)
-
古树(丹桂)
-
假山
-
假山及柱础、抱鼓石等零散石构件
-
假山山顶
-
院内操场
Remove ads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