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杀 (电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杀》(英语:Kill)是一部2023年印度印地语动作惊悚片,由尼克希尔·纳格什·巴特编导,达摩制片公司和锡克亚娱乐制作。本片的灵感来自1995年巴特亲身经历的火车劫案;讲述两名国家安全保卫突击队员登上前往新德里的火车,面临一支占领此处的劫匪大军。主演阵容包括拉克夏、拉加夫·茱亚尔、亚希瑟·维德亚迪、阿彼锡·乔汉(Abhishek Chauhan)、哈什·查哈亚及坦伊亚·马尼克塔拉;本片是拉克夏出演的首部电影。
《杀》2023年9月7日在多伦多国际电影节首映,获选为午夜疯狂单元观众票选奖亚军[5][6][7][8];2024年7月5日在印度院线上映,本片收获外界普遍好评,票房约4.7亿卢比。
Remove ads
剧情
国家安全保卫突击队员亚密特·拉托德及同袍维雷西返回喜马偕尔邦帕拉姆普尔。亚密特私下与商业大亨贝迪欧·辛·塔库之女朵莉嘉·辛长期相恋。某日,贝迪欧安排朵莉嘉与另一名男子订婚,让亚密特和维雷西前往兰契参加订婚典礼。在兰契,亚密特提议私奔,但朵莉嘉因顾虑父亲而拒绝。
第二天,朵莉嘉和家人登上了从兰契开往新德里的急行列车。未料,亚密特和维雷西也搭上了火车,朵莉嘉在车上接受了亚密特的求婚。当火车到达达尔通甘吉火车站时,一群武装劫匪在菲尼的带领下登上了火车。他们计划抢劫特定的旅客车厢并逃跑,而菲尼之父兼劫匪头目和帮派的其他成员则在某平交道旁等待接应。
劫匪开始打劫旅客们的财物,菲尼逮到了朵莉嘉,但遭到亚密特和维雷西的攻击。在混战中,为了救朵莉嘉之母而杀死了劫匪巴班,这激怒了菲尼和巴班之子拉威,使他们放下打劫以进行报复。菲尼抓住了受伤的维雷西,而亚密特则劫持了拉威作为人质;拉威透露火车上有三十六名强盗。亚密特尝试寻找在火车上困在某处的朵莉嘉之妹安娜。同时,贝尼登上火车,对巴班的死悲痛欲绝。
菲尼计划用维雷西当诱饵来捕获亚密特;亚密特与多名劫匪作战,直到被对方的打手西迪击倒,而同车乘客阿利夫在帮助维雷西和亚密特时被杀。朵莉嘉与菲尼对峙,菲尼被激怒后刺伤了她并将其扔下了火车。被激怒的亚密特随后对劫匪展开疯狂的杀戮。贝尼责备菲尼杀害朵莉嘉,担心贝迪欧报复。然而,菲尼坚持自己最初的计划,绑架贝迪欧全家以勒索赎金。亚密特杀死多人后,劫匪们开始恳求贝尼让他们下火车,但贝尼提醒他们即使下了火车,贝迪欧也会向他们复仇,说服他们留下来。
亚密特为了打击劫匪的士气,将几具劫匪的尸体在一节车厢里悬挂起来,其中包括西迪之父[9]。同时,贝迪欧、维雷西、阿利夫的兄弟索海尔和其他乘客设法向铁路维安人员发出警报,并封住了通往其他车厢的所有通道。菲尼和其他一些人试图逃到外面,旦除了菲尼外几乎被火车警察枪杀。亚密特在与西迪的战斗中落于下风;当西迪准备将亚密特扔下火车时,阿利夫和索海尔的亲属从后面用斧头袭击了西迪,导致西迪死亡。
安娜和维雷什被警察救出,并与贝迪欧团聚,但跳回火车的菲尼消灭了警察,并再次将旅客们扣为人质,同时杀死了身受重伤的维雷西。一名伪装成普通旅客的劫匪出卖了亚密特,导致亚密特被俘虏。当菲尼用朵莉嘉和维雷西之死来嘲笑亚密特时,贝尼指责菲尼未将亚密特灭口,两人发生争执;亚密特趁乱与最后一批劫匪作战,并用Zippo及打火机液体对贝尼的脑袋点火,从而杀死了贝尼。亚密特与仅存的劫匪菲尼展开对决;法尼一再刺伤他,同时用朵莉嘉嘲笑他,但亚密特最终占了上风,先用铁锤制伏法尼,再连续出拳杀死了对方。当安全人员和护理人员在北方邦的潘迪特·迪恩·达亚尔·乌帕哈亚火车站上车营救乘客时,重伤的亚密特坐在月台的长凳上,并产生了朵莉嘉坐在身旁的幻觉。
Remove ads
演员
- 拉克夏饰演亚密特·拉托德(Amrit Rathod):帕拉姆普尔国家安全保卫突击队队长。
- 拉加夫·茱亚尔饰演菲尼(Fani):劫匪,带领同伴们进行前线行动。
- 亚希瑟·维德亚迪饰演贝尼(Beni):劫匪家族的头目,菲尼之父。
- 阿彼锡·乔汉(Abhishek Chauhan)饰演维雷西·查特瓦(Viresh Chatwal):亚密特的同袍兼好友。
- 哈什·查哈亚饰演贝迪欧·辛·塔库(Baldev Singh Thakur):商业大亨。
- 坦伊亚·马尼克塔拉饰演朵莉嘉·辛(Tulika Singh):贝迪欧之女,私下与亚密特长期相恋。
- 亚德莉亚·辛哈(Adrija Sinha)饰演安娜·辛(Ahaana Singh):贝迪欧之女,朵莉嘉之妹。
- 帕斯·提华里(Parth Tiwari)饰演西迪(Siddhi):劫匪家族的打手。
Remove ads
制作
本片的制作始于2022年6月,暂定名称为《阿加特》(Aaghat),由拉克夏(长片处女作)和坦伊亚·马尼克塔拉(出演的第二部电影)主演。在多伦多首映前不到一个月,制片商达摩制片公司和锡克亚娱乐宣布片名为《杀》(Kill),由尼克希尔·纳格什·巴特执导。本片也是达摩与锡克亚在2023年5月宣布内容合作后的首部作品,两家公司先前曾合作过《午餐盒》(2013年)。[10]
巴特在接受苏巴斯·K·杰哈采访时表示,本片演员必须接受MMA专家的训练。拉克夏为戏增重并接受了近八个月的培训,拉加夫·茱亚尔则受训了四个月,两人每天约四至五小时。马尼克塔拉也受训了七至十天。[11]巴特之后表示,本片的灵感来自1995年自己亲身经历的火车劫案[12]。电影制作预算为4亿卢比[3]。本片因血腥暴力而被中央电影认证委员会授予“A”证书[13]。
音乐
《杀》原声带于2024年7月5日发行,作曲家包括维克拉姆·蒙特罗斯、沙殊瓦特·萨赫德夫和艾伦—盖文(Haroon-Gavin)。原声带共收录四首歌曲,其中《接近》(Nikat)一曲由瑞哈·巴德瓦吉演唱,艾伦—盖文作曲,西丹特·考沙尔(Siddhant Kaushal)作词[14];《继续保护以赛亚》(Jaako Raakhe Saaiyan)由蒙特罗斯作曲,谢卡尔·阿斯蒂特瓦(Shekhar Astitwa)作词[15]。
Remove ads
发行
《杀》2023年9月7日在多伦多国际电影节首映[16][17][18],获选为午夜疯狂单元观众票选奖亚军[5]。本片也在2024年6月的翠贝卡影展放映[19][20][21] 。2023年10月,狮门获得了本片于北美和英国的发行权,成为好莱坞片商购买印地语电影直接在美国发行的首批实例之一[22][23][24]。本片在北美获得1000多个放映银幕[25]。狮门与路边景点合作,2024年7月4日在美国院线上映本片,即在印度上映的前一天[26]。据报导,AA电影买下了印度院线上映的发行权。9月5日,《杀》由BF发行公司(BF Distribution)安排在阿根廷上映[27],巴西的发行由巴黎电影负责[28]。天堂集团(Paradise Group)2024年7月25日在俄罗斯院线以《斗争》(схватка)一名上映本片[29]。本片2024年8月28日在韩国上映[30]。《杀》的台湾发行权由车库娱乐取得,定档2024年11月22日在院线上映[2]。
Remove ads
在印度,《杀》2024年9月6日起于Disney+ Hotstar以印地语进行串流发行,2024年9月24日起推出泰卢固语、泰米尔语和马拉雅拉姆语配音版[31]。在国际上,本片由狮门2024年7月23日采数位发行[32],蓝光版本于2024年9月10日发售[33][34]。
反响
《杀》上映首日票房仅1250万卢比[13];但随着优异的口碑,周六上映时的票房达2150万卢比,周日为2800万卢比,虽然逢孟买遭遇暴雨,但周一票房仍收获1300万卢比,五天内票房达7400万卢比[13]。在印度的总票房约2.8亿卢比,海外的票房达1.8亿卢比,全球总票房约4.7亿卢比[4]。
本片在评论汇总网站烂番茄上,根据102位影评人的评价,新鲜度达89%,平均评分为7/10。该网站的共识评论:“《杀戮》带来了动作迷们乐意品尝的打架大戏,一场以原始情感为本、情节紧凑的惊险之旅。”[35]Metacritic网站根据18位影评人而将本片评为74分(满分100分),象征“普遍好评”[36]。
《今日印度》的金雅·班纳吉(Zinia Bandyopadhyay)给出了4.5/5星的评价,并在评论中写道:“对于所有动作片和其他类型的粉丝来说绝对是必看的一部。”[37]雷迪夫网的苏卡尼亚·维尔玛打出4/5星,并称:“《杀》是关于暴力的极端暴力电影,最大的成就不仅仅是片中的死亡人数,而是挑战了我们对暴力的看法。”[38]Bollywood Hungama网站为本片打出3.5/5星,评论:“《杀》整体而言是一部暴力又时尚的动作爆米花。”[39]新德里电视台网站的赛巴尔·查特吉同样打出3.5/5星,并写道:“《杀》具备道德准则,为正在展开的‘大战’提供了清晰的背景。”[40]Pinkvilla网站的里希尔·乔加尼(Rishil Jogani)也为本片打了3.5/5星的评价,称:“《杀》作为一部电影,如果情节更紧凑且对手更可怕,效果会更好。”[41]《印度快报》的舒布拉·古普塔在影评中写道:“《杀》是台精干、刻薄的杀人机器。”[42]《印度教徒报》的希拉吉特·米特拉(Shilajit Mitra)赞扬了拉克夏的表演:“拉克夏被大力宣传为印地语电影的新‘杀人机器’,他大汗淋漓、强壮且怒火中烧。这位年轻演员拒绝向泰格·史洛夫或维帝·杰马的运动天赋看齐,而是选择了更稳重、粗暴的战斗风格。”[43]《Mint》报纸的乌代·巴蒂亚(Uday Bhatia)在影评中写道:“《杀》没有慢动作,也没有放松、喘息的空间,实际上不算是平易近人的动作片。”[44]Scroll.in网站的南迪尼·拉姆纳特(Nandini Ramnath)评论道:“《杀戮》中最令人难忘的场面直接将电影带入恐怖领域。”[45]《新印度快报》的卡蒂克·巴德瓦吉(Kartik Bhardwaj)打出4/5星,并评论:“本片编织出了自己的叙事,拳打脚踢肯定为先。”[46]
《杀》也赢得了国际影评人的好评[47][48]。金·纽曼在英国电影协会网站上评论:“电影在重头动作戏开始前,人物及背景的基本交代不可或缺,但上半场的步调并不拖拉。”[49]《纽约时报》的珍妮特·卡苏利斯(Jeannette Catsoulis)评论:“《杀》的放纵程度达到极致(场场让人不适的谋杀宛如色情戏般漫长),令人目不暇给且恶毒到了极点。”[50]《卫报》的凯瑟琳·布雷(Catherine Bray)认为“《杀》透过充满活力及热情来实现目的,使其成为料丰味美且毫不留情的动作片,令人惊叹不已。”[51]凯尔·马厄在《泰晤士报》撰文称:“电影只放了个名为亚密特的‘国家安全保卫突击队员’就开始演出,剧情敷衍得令人痛苦。”[52]Collider网站的内特·理查德(Nate Richard)将本片评为B+,并称:“尼克希尔·纳格什·巴特这部好斗的暴力动作片注定会成为邪门经典。”[53]《综艺》的彼得·德布鲁格(Peter Debruge)写道:“《杀戮》可谓令人震惊的逼真动作大戏,来自通常以更卡通化的方式演出暴力的行业,是该国有史以来拍出最残酷的电影。”[54]《圣何塞信使报》的兰迪·迈尔斯(Randy Myers)评论:“《杀》在经历15分钟令人叹息的阐述后,抛开了所有包袱,一路打杀到底,同时帮拉克夏成为我们下一位动作巨星带来了令人信服的论证。”[55]
《好莱坞报道》的法兰克·谢克评论道:“打斗场面的编排、拍摄和剪辑都非常出色,但不间断的节奏以至于观看体验变得麻木。”[56]IndieWire网站的大卫·艾利希(David Ehrlich)对本片的评价为“B+”,并表示:“《杀》归根结底,片如其名拍的很好,但也许巴特这场动作盛宴最令人惊讶的事情是,电影颠覆了人们的预期,却从未偏离本质。”[57]《CG杂志》的沙基尔·兰伯特(Shakyl Lambert)将本片评为8.5/10分,并写道“《杀》可列入今年最好的动作片,动作片迷需要密切关注。”[58]/Film网站的麦特·多纳托(Matt Donato)从满分10星中给《杀》打了9星,并在评论中写道:“本片不像《双雄起义》,没有欢乐的宝莱坞舞蹈插曲。巴特野蛮的《杀》与毫不留情的印尼狠角色有更多共同点,例如《黑夜降临》或《全面突袭》,宛如一条血河从张开的刀伤中涌出般,强调了致命的暴力。”[59]《ScreenAnarchy》的安德鲁·梅克(Andrew Mack)称本片“暴力而不繁杂,则是迅速且残酷,幸存者的本能放在首位。”[60]强纳森·希克曼在《纽南时代先驱报》上将本片评为7/10星,并在评论中写道:“巴特的电影透过消除大部分与枪支相关的重型火力,传达了发自内心的情感,虽然性质相对夸张,但仍具有效果十足的碎骨桥段。”[61]
罗杰·伊伯特网的影评人赛门·亚伯拉罕(Simon Abrams)给出了褒贬不一的评价,并写道:“《杀》满足了一部优秀爆米花电影的大部分必备条件,令人轻易抗拒,但又难以忘怀。”[62]《偏锋杂志》的罗斯·麦金多(Ross McIndoe)评论:“当角色的身体从座位、窗户、地板和天花板上弹起时,表现出的动作混乱不堪。”[63]《环球邮报》的贝瑞·赫兹(Barry Hertz)称:“《杀》在前半小时里,打斗场面十分丰富,但演出和节奏显得平淡。”[64]《Time Out》的菲尔·德塞姆林(Phil de Semlyen)打出了3/5星评价,并写道:“巴特在电影中呈现出意想不到、虚无主义的转折,更也放弃了久经考验的动作片模板,问题是此后将出现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65]Inverse网站的利维·斯科特(Lyvie Scott)也给出了褒贬不一的评价:“虽然《杀》确实缺乏叙事上的多元,但动作场面也平淡无奇。”[66]
Remove ads
Remove ads
翻拍
2024年7月1日,即《杀》在北美院线上映的前三天,狮门娱乐和87North制片公司宣布将本片翻拍成英语版[69][70][71]。达摩制片公司还也发表声明补充,除英语外,本片不会再有其他语种的翻拍[72][73][74][75]。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