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比什凯克
吉爾吉斯斯坦的首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比什凯克(柯尔克孜语西里尔字母:Бишкек,阿拉伯字母:بىشكەك),吉尔吉斯共和国的首都,靠近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边境,亦是该国的政治、经济、交通、科教及文化中心。根据2023年的统计,其人口约为114万人。
1825年,浩罕汗国建立了“比什凯克”要塞,以控制当地的商队路线和向吉尔吉斯斯坦部落征收贡品。1860年9月4日,在吉尔吉斯斯坦的批准下,由阿波罗·齐默尔曼上校率领的俄罗斯军队摧毁了这座堡垒。如今,堡垒遗址位于新主清真寺附近的吉贝克乔鲁街以北一点处。[6] 1868 年,俄罗斯帝国在堡垒的原址上建立了一个定居点,其原名“Pishpek”。位于俄罗斯突厥斯坦及其塞米雷奇州的总督辖区内。
1925年,喀拉-吉尔吉斯斯坦自治州在俄罗斯突厥斯坦成立,并将比什凯克提升为首都地位。1926 年,苏联共产党以出生于此的布尔什维克军事领袖米哈伊尔·瓦西里维奇·伏龙芝的名字,将这座城市重新命名为伏龙芝(Frunze) 。1936年,伏龙芝市成为吉尔吉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首都,1991年苏联解体后,吉尔吉斯斯坦议会将首都名称改为比什凯克。
比什凯克海拔约800米,城市在天山山脉延伸的阿拉图山脉的北部边缘。这些山脉高达 4,895米。在城市的北部,肥沃而起伏的草原向北延伸到邻近的哈萨克斯坦。当前的比什凯克是一座拥有宽阔林荫大道和大理石公共建筑的城市,城市各地周围环绕着众多苏联风格的公寓楼。还有数以千计的小型私人建造的房屋,大部分位于市中心之外。街道呈网格状。
Remove ads
地名沿革
比什凯克是吉尔吉斯族人自古以来对该市的称呼,其柯尔克孜语的意思是“搅拌马奶的棒子”。
1878年俄国人将该地称为必茨伯克(俄语:Пишпек),1926年吉尔吉斯斯坦加入苏联,成为其中一个加盟共和国——吉尔吉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比什凯克亦成为此加盟共和国首府,为纪念在吉尔吉斯斯坦出生的苏联和吉尔吉斯斯坦共产党军事家米哈伊尔·伏龙芝,当地政府将比什凯克改称为伏龙芝(俄语:Фрунзе)。
随着吉尔吉斯斯坦于1991年脱离苏联独立,吉尔吉斯斯坦政府于同年2月7日恢复比什凯克的地名。
历史
比什凯克是中亚地区的古代重镇,是古代丝绸之路其中一条经过天山山脉,贯通西域和中亚草原的要道所经的驿站。
1825年,乌兹别克族人与浩罕族人在该处建立泥造的堡垒。后来在1862年俄罗斯帝国吞并浩罕地区,将泥堡大肆破坏,再将该地区发展为俄国的军事要塞。
现代的比什凯克市由俄罗斯人于1877年在这里建立军事设施开始,俄罗斯人认为这里土地肥沃,适合农耕,故大力鼓励俄罗斯农民到当时称作“必茨伯克”的比什凯克务农。1950年代起,大量重工业投资投入到当时称作“伏龙芝”的比什凯克,但大型重工业随着苏联的瓦解而停滞和萎缩下来。
自吉尔吉斯斯坦在1991年起成为独立国家,比什凯克恢复其原名,该市的经济发展迅速。
吉尔吉斯斯坦政府允许美国战机使用该市的玛纳斯国际机场(Manas International Airport),作为美国对伊拉克及阿富汗作战的空军基地。
气候
经济

比什凯克流通吉尔吉斯斯坦的货币,索姆。索姆的币值有规律的浮动,但到2009年9月为止,对美元的平均汇率为43索姆兑1美元。比什凯克的经济主要依靠农业,出产大量的水果、蔬菜和家畜,在偏远地区并行着实物交易的制度。比什凯克的大街通常布满了卖农产品的商人,整条街犹如一个大市场。在市中心的主要地段具有更加城市化的景观,如银行、商铺、市场和购物商场。最受欢迎的是当下流行的工匠制作的手工艺品;包括雕塑、雕刻品、油画以及以自然岩石为材料的雕塑。除此之外,在城市东北方的多尔多伊市场,是该市主要的批发市场。
与后苏联国家的许多城市一样,自苏联解体以来,比什凯克的房地产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在苏联时代,房屋由政府统一分配,但在独立后已经转为私有制。
虽然小家庭住宅逐渐受到居民的欢迎,但大多数居民依旧居住在苏联时代的公寓里。尽管吉尔吉斯斯坦经济逐渐恢复成长,但住房市场供给的增长十分缓慢,新建筑数量不多。由于需求和供给的严重失衡,住房价格大幅上涨——在2001年到2002年间,价格翻了一倍。[6]
那些无力承担高房价的居民,特别是来自农村和省级小城镇的新移民,往往不得不选择居住于近郊的棚户区。棚户区内的居住人口估计可达40万人,约占城市总人口的30%。虽然许多定居点缺乏电力和自来水等基础设施,但最近当地政府已开始提供这些基本服务。[7]
人口
比什凯克是吉尔吉斯斯坦人口最多的城市,2021年估计人口为107万4075人。[8]从城市建立时到苏联解体前,俄罗斯人和其他欧洲人后裔(主要是乌克兰人和德国人)占该市人口的大多数。根据1970年的人口普查,吉尔吉斯斯坦人仅占城市人口的12.3%,而欧洲人占城市总人口的比例则高达80%。现在比什凯克是一个以吉尔吉斯斯坦人为主的城市,75%的居民是吉尔吉斯斯坦人,而欧洲人只占城市总人口的15%。[9] 尽管如此,对年轻一代而言,俄语仍然是其主要语言,而柯尔克孜语的使用比率仍然持续下滑。[10]
Remove ads
交通

比什凯克常见的公共运输工具有巴士、无轨电车、苏式小巴(其营运方式接近公共小巴)。其中第一台巴士和第一台无轨电车分别于1934年和1951年引入。[20]计程车在城市中随处可见。目前比什凯克没有地铁,但现正考虑兴建轻铁系统。
比什凯克有两个主要的巴士站。 较小的旧东城客运站是小巴的始发站,提供前往吉尔吉斯斯坦东部各城镇的运输服务,例如坎特、托克莫克、凯明区、伊塞克阿塔区,另也搭乘前往位于哈萨克斯坦科尔代区旁的陆路口岸的长途巴士。而前往全国各地以及哈萨克斯坦的最大城市阿拉木图及中国喀什的跨国巴士服务,则由较新的西城客运总站运营。除此之外,位于城市东北郊的多多伊市集还设有临时客运站,供频繁的小型巴士前往全国各地的小城镇(从西边的 索库卢克区 到东边的托克莫克都有),以及一些前往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西伯利亚的巴士。

截至2007年为止,比什凯克2站 每天只有几趟火车。 它主要提供从比什凯克到莫斯科的长途火车服务,其运行时间长达三日。另外也有国际列车开往阿拉木图、阿斯塔纳、叶卡捷琳堡、新西伯利亚、新库兹涅茨克等地。但由于列车须在边境停留较长时间以及需要先行驶100公里长的联络线后才能汇入土西铁路,这些列车运行的速度非常慢,例如通往叶卡捷琳堡的列车的运行时间长达48 小时。[21]
比什凯克的航空运输服务主要由玛纳斯国际机场(IATA代码FRU)提供服务,位于市中心西北部约25公里距离处。该机场亦被美军征用为空军基地,称为玛那兹空军基地(Manas Air Base)。(该基地有一个非官方别名为简治空军基地 Ganci Air Base,以纪念在911事件中殉职的纽约市消防队长彼得·J·简治)
旅游
比什凯克市有着自公元前2世纪丝绸之路商人通商时留下的遗迹,在宗教遗址方面,有早于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帝国时期富古希腊色彩的佛教,及至公元6世纪在区内流行的景教。在人文景观方面,13世纪至18世纪期间的部族汗国和19世纪开始渗入的俄罗斯文化的痕迹处处皆是。当中著名的景点包括:
- 米哈伊尔·伏龙芝的纪念雕像——位于首都火车站对出的公园广场。
- 国家历史博物馆
- 国家实用艺术博物馆——展示吉尔吉斯斯坦传统手工艺品。
- 吉尔吉斯斯坦白宫——现今吉尔吉斯斯坦坦总统官邸,亦是前吉尔吉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党总部。
- 阿拉套广场——国家独立纪念碑设于此广场,每天在这里皆有军队换军仪式。
- 邓小平大街——一条东西走向的双向6线行车大街,长3.5公里,宽约25米,在大街东端,矗立着一座2米高的红色花岗岩纪念碑,碑的正面用中文、吉尔吉斯斯坦文和俄文写着:“此街以中国卓越的社会和政治活动家邓小平的名字命名”。此大道于1996年由当时的市长命名的。
- 阿拉亚卡国家公园(Ala Archa National Park)
国际关系
参考资料
参阅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