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比尔·布莱森

美国作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比爾·布萊森
Remove ads

威廉·麦圭尔·“比尔”·布莱森OBEFRS(英语:William McGuire "Bill" Bryson,1951年12月8日),美国裔英国作家,著作以笔调幽默的旅游书籍闻名,同时也出版了许多语言学与科学书籍。

事实速览 比尔·布莱森William McGuire Bryson, 本名 ...

布莱森出生于美国,但成人阶段几乎都是居住在英国,1995年才重返美国。公元2003年,布莱森又搬回了英国。2015年布莱森取得了英国公民身份。

Remove ads

经历

布莱森毕业于德雷克大学英语Drake University,曾旅居英国,并曾任职于英国伦敦泰晤士报独立报,也曾为纽约时报、君子杂志、GQ杂志撰文。

早年生活

布莱森出生于爱荷华州狄蒙,体育记者老比尔·布莱森(Bill Bryson Sr.)和阿格妮丝·玛丽(Agnes Mary,原姓麦圭尔)的儿子,母亲具有爱尔兰血统。他有个哥哥麦可(Michael)和妹妹玛丽·珍·伊丽莎白(Mary Jane Elizabeth)。在《闪电男孩的辉煌年代》一书中,布莱森用幽默的笔调讲述了他在狄蒙的童年生活。

在德雷克大学读了两年书后,布莱森于1972年短暂休学,取而代之的是到欧洲旅游,当了四个月的背包客。隔年,他又回到了欧洲,不一样的是,这次还多了位高中时代朋友麦特·安格勒(Matt Angerer,化名史蒂芬·凯兹Stephen Katz)。[1]布莱森在近二十年后出版的《欧洲在发酵》中,提及了部分这次旅途的经历。

搬到英国

Thumb
2013年布莱森在纽约的一次演讲

公元1973年,布莱森于一次欧洲之旅[2]中首次造访了英国[3],他在萨里郡弗吉尼亚水域(Virginia Water)一间名为霍洛威疗养院(Holloway Sanatorium,现已停业)的精神科医院找到工作并待下来。[4]在这里,他和一位叫辛西亚·比伦(Cynthia Billen)的护士相遇,并于1975年与她步入礼堂,同年,两人搬回了布莱森的家乡狄蒙,好让布莱森继续完成他在德雷克大学的学业。公元1977年夫妻俩在英国定居下来。

他成为了报社记者,首先任职于伯恩茅斯回声晚报(Bournemouth Evening Echo), 最终成了泰晤士报商业版的文字主编,以及独立报商业版的国内新闻副编。

布莱森一家在英国国内四处搬迁,从弗吉尼亚水域(萨里郡)、浦耳威尔(Purewell,位于多塞特郡)、喀比马伦(Kirkby Malham,1980至1990年代位于北约克郡),一直到诺福克郡南诺福克区雷普林罕(Wramplingham),一栋为登录建筑的老牧师馆(2003–2013)。 [5]目前他们住在汉普郡的乡间,并同时保有在伦敦南肯辛顿的一间小公寓。[4]而从1995到2003年间,他们则住在美国新罕布夏州的汉诺瓦[6]

尽管已够资格取得英国公民身份,布莱森于2010年表示他已经拒绝了一项公民资格考试,声称自己“太过胆怯”而无法参加。[7]然而在2014年,他又说他正为通过考试做准备[8],并在2015年出版的《比尔·布莱森的大不列颠碎碎念》序文中提到他正要前往伊斯特利参加英国公民考试。他的公民宣誓典礼在温彻斯特举行,如今他拥有着双重国籍身份。[4]

写作

1990年代居住于美国时,布莱森替一份英国报纸写了几年的专栏,以诙谐文风叙述他重返美国后的心得见解,这些专栏后来挑选出一部分,集结成《请问这里是美国吗?》一书。

待在美国期间,布莱森与他的朋友史蒂芬·凯兹(化名)决定到阿帕拉契小径登山健行,这段经历构成了《别跟山过不去》的内容。书籍于2015年改编成同名电影,由奥斯卡金像奖得主劳勃·瑞福饰演布莱森,尼克·诺特饰演凯兹。[9]

2003年的世界阅读日,《哈!小不列颠》被英国民众票选为最能概括英国的身份认同与国家现况的书籍。[10]同年,他被指派为英格兰遗产委员会的专员。

他的科普著作,500页篇幅的《万物简史》不只描绘了科学的历史与现状,亦包含了它们卑微的、通常也幽默的起源。据称某位“顶尖科学家”曾戏谑地描述这本书“恼人地没有错处”[11],然而布莱森本人并未提出此类主张,且一部分错误已整理成清单,放到网络上供人查阅。[12]

2006年11月,布莱森采访英国首相东尼·布莱尔,谈论关于科学与教育的现况。[13]

布莱森也写了两本有关英语史的受欢迎着作:《布莱森之英语简史》与《美国制造》(Made in America)——最新的著作,是一本词汇用法指南的更新版《布莱森之英文超正点》(首次出版于1984年)。

2017年,他发布了他个人的Podcast,名称为“Bill Bryson's Appliance of Science”。[14]

2020年10月,他宣布他从他的写作事业中“退休”,然而2022年时他又为Audible网站录制了一本有声书,书名为《圣诞节的秘密历史》(The Secret History of Christmas)。[15]

他的书已在全球售出超过1600万本。[16][17]

Remove ads

诉讼

2012年,布莱森向纽约最高法院控告他的代理公司杰德·麦特斯(Jed Mattes Inc.),宣称其“没有履行代理商该有的某些基本职责”。[18]双方最后庭外和解并约定保密条款。

2013年,布莱森一份近20年前的采访被当时的采访者再版成8千字的电子书发行,对此他提出版权要求[19][20],亚马逊公司最后将该书下架。

职务、奖项和荣誉

Thumb
布莱森穿着礼袍,成为杜伦大学的校监,背景建筑为德兰座堂

职务、社会参与

2005年,布莱森被委任为英国杜伦大学校监[11],接替去世的彼德·乌斯蒂诺夫爵士之职位,并比一般担任该职务的人更积极参与学生们的活动,譬如他就曾出现在一名学生的影片中,和师生们一同进行市区的捡垃圾活动。[21]过去,他曾在《哈!小不列颠》中赞扬杜伦市是“一座完美的小城市”。2010年10月,布莱森宣布于2011年底从该职位退下,结束校监工作。[22]2012年11月22日,杜伦大学正式将他们的主图书馆更名为比尔·布莱森图书馆(Bill Bryson Library),表彰他作为学校第11任校监(2005–2011)的贡献。[23][24]图书馆附属的咖啡店命名小不列颠咖啡(Small Island Coffee),也是出自于布莱森的著作《哈!小不列颠》的缘故。[25]

2007年1月,布莱森成为康涅狄格庞弗里特学校(Pomfret School)的“许瓦兹特邀嘉宾”(Schwartz Visiting Fellow,此为庞弗里特学校的专案计划,自1989年起该校几乎每年都会邀请一名各领域的专家、名人造访学校,演讲并与学生进行互动)。[26]

2007年5月,他成为英格兰乡村保护运动组织(Campaign to Protect Rural England,简称CPRE)的主席。[27][28]上任后他的首要重点,是在英格兰地区推动反垃圾活动。2007年11月,他在CPRE志工大会上与理查·梅比(Richard Mabey,英国作家、广播员)、苏·克里弗(Sue Clifford,英国慈善机构Common Ground创办人)、尼古拉斯·奎恩(Nicholas Crane,英国地理学家)以及理查·格林(Richard Girling,英国新闻记者、作家)讨论乡村地区的前景。[9]

2017年1月,他成为英国国家教堂信托(National Churches Trust)的副主席。[29][30]

Remove ads

奖项与荣誉

由于他那以巨大兴趣和热情传达科学的能力,布莱森得到了为数不少的奖项。2004年,他以《万物简史》赢得了颁给科普书籍的英国皇家学会科学图书奖[31]2005年,这本书又赢得了欧盟的笛卡儿科学传播奖(Descartes Prize)。[31]

2005年因促进化学科学发展,他收到了来自英国皇家化学学会的主席奖。同一年,皇家化学学会以布莱森为名义,成立了奖励科学传播的比尔·布莱森奖,[32]该竞赛鼓励世界各地的学生们向非专业人士讲解科学内容。

2006年,狄蒙市市长法兰克·考尼(Frank Cownie)颁给了布莱森城市钥匙,并宣布2006年10月21日为“比尔·布莱森闪电男孩日”(Bill Bryson, The Thunderbolt Kid, Day)。[33]2006年12月13日,他因为对文学的贡献而被授予大英帝国勋章(OBE)。[34]在他于2015年获得英国公民身份后,他的勋章变得有实质性的意义。

2007年,他被都柏林大学的文学与历史学会颁予詹姆斯·乔伊斯奖(James Joyce Award)。2007年以科学普及的贡献,布莱森赢得波士顿科学博物馆的布拉福·华许本恩奖(Bradford Washburn Award)。

2011年,布莱森赢得了来自户外作家与摄影师协会(Outdoor Writers and Photographers Guild)的金鹰奖(Golden Eagle Award)。[35]2012年,他得到墨尔本弗洛里神经科学与心理健康研究所(Florey Institute of Neuroscience and Mental Health)的肯尼斯·B·迈尔奖(Kenneth B. Myer Award)。

2013年,布莱森被推选为皇家学会院士(FRS[36],成为第一个获得此项殊荣的非英国籍人士。[37][38]他在学会中的传记写道:

比尔·布莱森是名通俗作家,被强烈的好奇心驱使探索我们居住的世界。比尔的著作与讲座,表明了一份对科学恒久的爱,以及它对于社会重要性的理解。他的国际畅销书,万物简史(2003),因其对科学的无障碍传播赢得了广泛的赞誉,那之后也被改编成了儿童版本。

Remove ads

名誉博士学位

Thumb
2013年的布莱森

著作

旅游文学

  • The Palace under the Alps and Over 200 Other Unusual, Unspoiled and Infrequently Visited Spots in 16 European Countries (1985)
  • The Lost Continent: Travels in Small-Town America (1989)
台译:《一脚踩进小美国》(1999),皇冠出版
中国大陆译:《失落的大陆:美国小城之旅》(2009),上海译文出版社、《全民寂寞的美国:其实是一本美国平凡小镇生活观察笔记》(2018),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Neither Here nor There: Travels in Europe (1991)
台译:《欧洲在发酵》(1999),皇冠出版
中国大陆译:《东西莫辨逛欧洲》(2011),上海译文出版社、《全民疯狂的欧洲》(2019),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Notes from a Small Island (1995)
    • 1998年为英国伦敦的Carlton Television改写成另外的电视剧版本
台译:《哈!小不列颠》(1999),皇冠出版
中国大陆译:《全民自黑的英国:其实是一本全面的英国文化观察笔记》(2018),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A Walk in the Woods: Rediscovering America on the Appalachian Trail(1998)
    • 和史蒂芬·凯兹共同进行活动的游记,2015年改编成同名电影
台译:《别跟山过不去》(2000),皇冠出版
中国大陆译:《偏跟山过不去》(2019) ,接力出版社
  • Notes from a Big Country (英国书名) / I'm a Stranger Here Myself (美国书名) (1999)
台译:《请问这里是美国吗?》(2001),皇冠出版
中国大陆译:《人在故乡为异客:二十年后返乡手记》(2009),上海译文出版社、《全民蠢萌的美国:其实是一本美国人日常生活观察笔记》(2018),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Down Under (英国书名) / In a Sunburned Country (美国书名) (2000)
台译:《澳洲烤焦了》(2003),皇冠出版
中国大陆译:《全民发呆的澳洲:其实是一本全面的澳大利亚文化观察笔记》(2019),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Bill Bryson's African Diary (2002)
    • 为了国际关怀组织(CARE International)所做的非洲之旅
  • Walk About (2002)
    • A Walk in the Woods(别跟山过不去)和Down Under(澳洲烤焦了)所组合成的一书
  • The Road to Little Dribbling: More Notes From a Small Island (2015)
台译:《比尔·布莱森的大不列颠碎碎念:原来,英国跟你想的不一样!》(2016),时报出版。2021年再由时报重新出版并推出电子书版本
中国大陆译:《通往涓涓细流之路》(2020),上海译文出版社
Remove ads

语文学

  • The Penguin Dictionary of Troublesome Words (1984)
    • 2002年再版,新版名为Bryson's Dictionary of Troublesome Words
台译:《布莱森之英文超正点》(2008),天下文化出版
中国大陆译:《比尔·布莱森英文超正典:英语麻烦词使用指南》(2012),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英文超正点》(2022),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The Penguin Dictionary for Writers and Editors (1991)
    • 2009年再版,新版名为Bryson's Dictionary: for Writers and Editors
  • Made in America (英国书名) / Made in America: An Informal Histo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in the United States (美国书名) (1994)
中国大陆译:《美式英语简史》(2023),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The Mother Tongue: English and How It Got That Way (美国书名) / Mother Tongue: The English Language (英国书名) (1990)
台译:《布莱森之英语简史》(2011),天下文化出版
中国大陆译:《布莱森英语简史》(2019),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科学

  • A Short History of Nearly Everything (2003)
台译:《万物简史》(2006),天下文化出版(台版拆成4册出版:I没有尽头的宇宙、II动个不停的地壳、III消逝的野蛮世纪、IV永无止“竞”的生命)。2021年天下文化重新出版并推出电子书版本,新版分拆成上下两册:(上)天地奇航、(下)生命擂台
中国大陆译:《万物简史》(2005),接力出版社
  • A Really Short History of Nearly Everything (2009)
    • A Short History of Nearly Everything(万物简史)的儿童插图版本
中国大陆译:《万物简史(少儿彩绘版)》(2018),接力出版社
  • The Body: A Guide for Occupants (2019)
台译:《身体:给拥有者的说明书》(2021),启明出版(实体书与电子书两版本)
中国大陆译:《人体简史:你的身体30亿岁了》(2020),文汇出版社
  • The Body Illustrated: A Guide for Occupants (2022)
    • The Body: A Guide for Occupants(身体/人体简史)的插图版本
中国大陆译:《人体简史(全彩插图版)》(2024),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 A Really Short Journey Through the Body (2023)
    • The Body: A Guide for Occupants(身体/人体简史)的儿童插图版本
中国大陆译:《人体简史(少儿彩绘版)》(2024),接力出版社

传记

  • Shakespeare: The World as Stage (2007)
中国大陆译:《莎士比亚简史》(2021),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历史

  • Icons of England (2008)
    • 内容来自多位不同人的贡献,由布莱森统合编辑成一书
  • At Home: A Short History of Private Life (2010)
中国大陆译:《趣味生活简史》(2011),接力出版社
  • One Summer: America 1927 (2013) [49]
中国大陆译:《那年夏天:美国1927》(2016),浙江人民出版社、《大萧条前夜的繁荣与疯狂》(2021),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The Secret History of Christmas (2022)[17]
    • 以有声书形式发行

回忆录

  • The Life and Times of the Thunderbolt Kid (2006)
台译:《闪电男孩的辉煌年代》(2011),皇冠出版
中国大陆译:《闪亮的日子》(2009),上海译文出版社

脚注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