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毕昇
中国北宋发明家 (990-1052)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毕昇[1](990年[2]—1051年),中国刻版工兼发明家,发明了活字版印刷术。北宋淮南路蕲州蕲水县(今湖北省英山县)人,一说为浙江杭州人。

生平
毕昇的发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技术。宋朝的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记载了毕昇的活字印刷术:
版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版本。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版,其上以松脂腊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贴之,每韵为一贴,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沈括,《梦溪笔谈》,卷十八 技艺
毕昇在宋庆历年间(1041年-1048年)发明在胶泥上刻字,一字一印,用火烧硬后,便成活字;排版前先在置有铁框的铁板上,敷有一层搀和纸灰的松脂蜡,活字依次排在上面,加热,使蜡稍熔化,以平板压字平面,冷却,泥字即固着在铁板上,可以像雕版一样印刷;此外他还尝试过木活字排版,但因为高低不平而未采用;活字可以多次使用,比雕版印刷经济方便。毕昇的活字后来为沈括的门客收藏。[3]
毕昇的活字原料“胶泥”,指烧陶器用的黏土,制成活字后在陶窑中烧,烧成后的泥活字坚硬光滑。[4]
1990年秋,湖北省英山县草盘地镇五桂墩村睡狮山麓出土了一方墓碑,据考证为毕昇的墓碑,任昉发现该墓志的形制和风格有明显的外来文化和外来宗教的色彩,他认为毕昇很可能是信仰摩尼教的昭武九姓后裔[5]。
Remove ads
相关条目
参考来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