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民族路夜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民族路夜市,简称民族夜市,为台湾台南市中区(今中西区)已消失的夜市,因位于民族路而得名。从起初赤崁楼两旁的十余摊,一直发展到后来的规模,据知已有十几年的历史。其规模大小,总计近400个摊贩,在民族路上绵延长达200多米,是当时台南市最大的夜市。民族路夜市在六十七年(1978年)及七十一年(1982年)区运中,也大力支持市府活动。

民族路夜市昔日以众多小吃而著名,但随着规模不断地扩张,也因此衍生了市容、交通与环境卫生等问题,一旁的德庆溪(现已加盖)也受到污染。1983年,当时的台南市长苏南成决意拆迁,将夜市摊贩移往他处[1]。在8月2日公布民族路大限到8月31日。[2]市府要求摊商前往中国城国花大楼,或者市府公有市场保安、友爱市场。然而中国城、国花大楼租个六坪摊位就要八十五万,每个月还要交六千元管理费,并且八年后还要再交租金。[3]市政府称亦可到位于三、四楼的市府公有市场保安、友爱市场摆摊,也遭摊商质疑摊贩设在三、四楼,晚上一、二楼黑漆漆,谁会发神经跑到三、四楼吃消夜,[3]

民族路夜市摊商的不满引起摊商于8月24日北上台北中正纪念堂陈情,接到消息后台南二分局长及副局长立刻北上称有话回台南讲,绝对会有妥善安排。然而回台南后,摊商却遭苏南成在协调会上教训摊商北上是闹事。直到在省议员蔡介雄自欧洲回台后,赶到中兴新村找省主席李登辉,要求延缓两个月。唯仍遭市府向省府宣称已经安排妥善,并在9月1日强制执法。1983年8月31日,民族路夜市在最后一天营业后,隔天即恢复一般道路,正式划下句点[4]。然而摊贩问题仍未解决。

9月15日协调会中,蔡介雄提出利用小北路侧的学校预定空地,获得摊商代表及警察局长王琪琨同意,苏南成看大家都同意也跟着赞成到预定地看看,并同意替大家争取。唯一度仍发生市府借故拖延到11月事情仍未进展、引起蔡介雄带摊商到台北李登辉住处报告,使李登辉拿起电话打给苏南成说出“你说要解决到现在还不办,省主席你来干好了!以后有什么事情你不要来找我”。才使小北路摊贩中心兴建,1984年3月摊商转往小北夜市[5]此外在台南中国城地下街保安市场友爱市场等场所亦有继续营业。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