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民权西路站
台北捷運的轉乘車站,當地地名「柴寮仔」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6年5月23日) |
民权西路站位于台北市中山区、大同区交界处,当地地名“柴寮仔”,为台北捷运淡水信义线(淡水线)与中和新芦线(新庄线)会让的捷运车站,本站与圆山站之间为淡水线地下段至高架段之过渡带。
Remove ads
车站概要
车站位于民权西路与捷运线形公园交叉口,接近承德路、中山北路,淡水信义线车站位于线形公园下方,中和新芦线车站位于民权西路下方,站名取自所在街道名称,本站与圆山站间为淡水线地下段至高架段之过渡带。车站编号方面,淡水信义线为R13,中和新芦线为O11。兴建时曾暂名“民权”。
车站构造
地下垂直会让车站,录得10处出入口,为台北捷运出入口最多的车站。[2]:353此外,出入口第二多的车站为古亭站,录得9个。本站由于座落于捷运线型公园且位在淡水线地下至高架过渡段,本站为少数大厅位于地面层的地下车站,偌大的地面站体屋顶见不到柱子支撑,而由大量桁架结构支撑为其特色,类似的设计亦可于北投站见到。本站之淡水信义线站台设有低站台门,中和新芦线站台设有高站台门。
地面 | 淡水信义线 大厅层 |
出入口1-4、询问处、自动售票机、验票闸门 洗手间(站体北侧付费区内) |
地下 一楼 | ||
地下人行通道 | ||
地下人行通道(站外,出口1旁,通往抚顺街、民权西路北侧) | ||
一站台 | ←![]() | |
岛式站台,左侧开门
| ||
二站台 | ![]() | |
地下 二楼 |
中和新芦线 大厅层 |
自动扶梯往地面淡水线大厅、出入口5-10 询问处、自动售票机、验票闸门 洗手间(站体西侧付费区外、东侧付费区内) |
地下 三楼 |
三站台 | ←![]() |
岛式站台,左侧开门
| ||
四站台 | ![]() |
本站录得十处出入口,其中出口1至4为新芦线通车前之原淡水线站体出口,站体与大厅设于地面层,并于于偌大地面站体之北、西、南、东侧各设置一出口(分别为出口1至4),无障碍坡道设于出口1。除该站十处出入口外,亦有两处地下人行通道出口可通往出口1。
历史
- 1997年3月28日:淡水线(地下1楼)民权西路站随着淡水线“淡水← →中山”段正式通车而启用[3](p. 327)。
- 2003年:配合台北市政府改采汉语拼音为主要译名标准的新政策,站名的官方英译由原本威妥玛拼音的Minchuan West Road Station改为Minquan West Road Station。[4]
- 2010年11月3日:新庄线(地下3楼)民权西路站随着新庄线“大桥头← →忠孝新生”与芦洲线“芦洲← →大桥头”段正式通车而启用[3](p. 331)。
- 2012年1月5日:新庄线“辅大← →大桥头”正式通车,新增“辅大← →忠孝新生”营运模式[3](p. 332)。
- 2012年9月30日,新庄线“忠孝新生← →古亭”正式通车,“北投-南势角”营运模式正式走入历史,改成“辅大← →南势角”、“芦洲← →南势角”营运模式[3](p. 332)。
- 2012年12月8日:淡水线一辆往新店的列车因没对准站台护栏而无法开门载客,造成延误。
- 2013年8月26日:淡水线增设低站台门正式启用。[5]
- 2013年11月24日:信义线正式通车,新增“北投← →象山”营运模式。
- 2014年11月15日,捷运松山线通车,“淡水← →新店”营运模式正式走入历史,运行于本站淡水信义线的“北投← →象山”营运模式保留但改在高峰时段开行,并新增“淡水← →象山”与“北投← →大安”(平峰时段)两种营运模式。
- 2015年8月8日:“淡水← →圆山”段由于苏迪勒台风过境停驶,故自象山站发出列车仅行驶至本站,直到晚上6点恢复全线正常营运。
- 2024年4月25日:16点51分淡水信义线往象山方向站台发生旅客翻越低站台门被行驶中列车卷入事件,造成捷运班距受影响,事发后民权西路站至剑潭站采单线双向运行,双连站至士林站已启动公交车接驳,17点29分恢复全线正常营运。[6]
Remove ads
利用状况
根据2024年12月资料,本站每日旅运量约为48,803[1]人次,在台北捷运各站中排行第36名。
Remove ads
相片集
-
一站台(淡水/北投方向)(新庄线通车前)
-
二站台(象山/大安方向)(新庄线通车前)
-
民权西路车站站体
-
民权西路站B2橙线大厅层
-
淡水信义线站台(2015年)
-
中和新芦线站台
-
芦洲线完工后,民权西路站新建的出口大厅
-
信义线通车前(摄于2010年4月)
-
民权西路站出口1
车站周边
公交车信息
脚注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