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水蕉新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水蕉新村(英语:Shui Tsiu San Tsuen)是香港一个位于元朗区十八乡的杂姓客家乡村,村内最早建成的一部分为历史悠久的围村。
历史
早于17世纪中叶,水蕉新村已由杨姓和黄姓氏族创建,他们为屏山邓氏担当佃农,起初村落名为“福庆围”,其后程姓、林姓和张姓氏族亦相继迁入。程氏祖籍广东河源。最后加入的林氏,其开基祖林庭桂在明末、清初年间从福建南来迁居水蕉新村。
水蕉新村共有9排紧密相连的村屋,第一排建有福庆堂和程、林、张氏的祠堂,村前原有一个风水塘,于1970年代末被填平。经过数个世纪的繁衍,程氏和林氏已成为水蕉新村最大的氏族。现时,香港只有水蕉新村、水蕉老围和红枣田村的年长村民懂得讲平婆话,一种客家语方言。[1]
1970年代末,水蕉新村的范围扩展至大棠路以南、南坑排以西,沿新路发展的村屋群名为水蕉新楼,新楼村口有巴士站,亦曾有多间商铺,成为水蕉新村的一个小市集。
著名建筑
- 俊芳程公祠:程氏家祠,由程俊芳的后人于 1940 年代建立。
- 福庆堂:水蕉新村神厅及前村公所,由五氏共同建立于18世纪中叶,供奉关帝,曾于1961年翻新。福庆堂多年来组队参加天后宝诞会景巡游。[2]
- 福华书室:相传建于18世纪中叶,由五氏共同管理,现已丢空。
- 俊华书室:不晚于1907年建成,由程俊华的后人所建。该书室取代福华书室教育各村子弟,后来易名为福华学校。1954年,水蕉新村联合木桥头村、大棠村及白沙村成立公立联光学校,取代俊华书室的功能。
- 林氏宗祠:由忠华祖后人建于20世纪前,曾于1977年翻新。
- 振凤林公祠:林氏家祠,由林振凤后人建于 1960 年代。
历史建筑:
- 水蕉新村围门:原建于1961年,于2010年代随旁边的青砖建筑一并被重建
- 张氏宗祠
- 程氏宗祠
- 杨氏宗祠
宗教建筑:
- 天德圣教道堂:建于1959年
- 香港德玛轮泰国佛寺:成立于2005年
Remove ads
事件
- 1961年十八乡乡事委员会选举,分为戴均及蔡创业两派竞选人马。因派系问题,白沙村村长刘桂昌被水蕉新村村民埋伏围殴。翌日,水蕉新村村长程光球遭白沙村村民报复殴打,警方穿山甲队需要分驻水蕉新村及白沙村内防备。[3][4]事后,蔡创业当选主席,但水蕉新村及白沙村双方争执持续,1962年初,再有两名白沙村村民指称被水蕉新村村民围殴,最后多村签订和约,暴力事件终告落幕。[5][6]
- 继1962年年初的五村殴斗,同年水蕉新村和老围再因筑坟越界问题发生冲突,两村村民漏夜备战,幸得警队早上到元朗市戒备制止。[7]
- 2016年,有传媒报导怀疑新界原居民与发展商合作套丁,建成晓门。晓门所在的土地由原业主购入后,随即将土地分割成多块,再以低价向男丁转售,以申建丁屋。其中多名男丁都委托同一名恒安建筑的生意伙伴处理所有兴建及销售文件,而且他们都以晓门发展商恒安发展的地址作为申报地址。[8]2022年,廉政公署就该事件起诉丁屋发展商负责人王光荣及水蕉新村村代表程振明,控告他们涉嫌串谋其他人士,在2005年至2019年期间诈骗地政总署向该项目批出多张建屋牌照。项目以私人屋苑方式售出115幢丁屋,王光荣负责的发展商获取逾10亿元。[9][10][11]
参见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