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永明延寿
法眼宗三祖,淨土宗八祖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永明延寿禅师(904年—976年),俗姓王姓,名延寿,字冲元,号抱一子,余杭钱塘人[1],五代宋初时僧人,活动于当时的吴越国,为法眼宗三祖。又被后世净土宗推为第六祖。

生平
原是地方军官,于文穆王钱元瓘时,负责军需[2],他为人正直,经常读诵《法华经》[3]。
三十四岁(937年)时,翠岩令参禅师在四明山龙册寺弘法,文穆王见延寿禅师求道心切,于是准许他在翠岩禅师处出家受戒[4]。他曾在天台山天柱峰禅坐习定九十天,专心的程度,甚至有鸟类在他身上筑巢[5]。后参天台山德韶国师,发明心地,为法眼宗传人[6]。相传他曾作偈曰:“扑落非他物,纵横不是尘。山河并大地,全露法王身”[7]。
952年,延寿禅师在奉化雪窦寺潜修苦行,并讲授禅法,得到吴越忠懿王钱弘俶的信奉[8]。
961年,延寿禅师迁慧日山永明寺,授徒两千余人,法声大振,人称“永明延寿”大师。忠懿王深重大师德行,赐号“智觉禅师”,居永明寺长达十五年。高丽国国王见到他所著《宗镜录》一书,曾派人送来袈裟,以示尊崇[9]。
著作
永明延寿禅师著作:
思想及影响
与净土宗的关系
在清朝时,永明延寿禅师被列名为净土宗第六祖,但他与净土宗第五祖少康并没有师承关系,与第七祖省常也没有先后师承,对于净土宗也未提出过主要理论贡献。在最早的记载中,记载延寿大师专习《法华经》与精修禅观。其著作中有少数谈论到往生西方净土的段落,如《万善同归集》[10],但其数量不多。
在北宋时,开始有一些文献强调他与净土宗之间的关连,如公元1083年(北宋宋神宗元丰六年),王古撰《新修净土往生传》中,记载延寿大师受到观音菩萨的灌顶,后来辩才大进[11]、诵念阿弥陀佛[12]、放生授戒[13]等等事迹。同时期苏轼的《东坡志林》也记载了他担任税吏时,盗用官钱放生的故事[14]。
至南宋庆元六年(公元1200年),石芝宗晓编著《乐邦文类》时,出现延寿大师七次捉阄的记载[15],这个故事后又为南宋僧志磐《佛祖统记》所引用。至元朝天如惟则撰《净土或问》时,著名的四料简首次出现在文献上[16],宣扬禅净双修,禅净并重。
明代时开始出现永明延寿禅师为阿弥陀佛化身的传说。传说内容大致为吴越忠懿王在自己生日斋僧永明寺时,有一遍身疥癞的僧人,径坐上座,因此受到驱赶。斋僧结束后,忠懿王问:“今日斋僧,有圣僧降否?”,永明延寿禅师便告知忠懿王,疥癞僧“乃定光古佛应身也”。于是忠懿王急寻疥癞僧并忏悔,而那位疥癞僧便说:“弥陀饶舌”,说完后便圆寂了。之后忠懿王回去找永明延寿禅师时,禅师也圆寂了。这则传说最早的出处可能是由永明延寿所创立的西湖净慈寺,其明代寺僧释大壑撰辑的《永明道迹》。[17]。而憨山德清访问净慈寺从释大壑阅读到这部书后,[18]。便将此传说扩充写入〈法相寺长耳定光佛缘起记〉。之后本记文又被收入其《憨山老人梦游集》。[19]并且或许因此让这则传说随着憨山德清的名声与著作而流传开来。
至清朝,永明延寿禅师被净土宗推崇为净土宗第八祖,如清朝彭希涑《净土圣贤录》[20]。后又见普贤菩萨手持金莲,于是决意立定修习法门,做“一心禅观”、“万善庄严净土”二签,连抽七次签,皆是“万善庄严净土”,故决定修习净土法门[21]。他并且曾写作著名的四料简,宣扬禅净同修[22]。
延寿禅师在清朝时,被认定是净土宗六祖。除了反映了延寿禅师在佛教信仰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净土法门自宋朝之后逐渐兴盛,逐渐取代禅宗,成为汉传佛教主流的趋势。
Remove ads
外部链接
注释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