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汉密吉伊坦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汉密吉伊坦山(Mount Hamiguitan)位于菲律宾棉兰老岛东南部的东达沃省,最高点海拔1,637米[2]。该地区以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而闻名于世,包括菲律宾国鸟食猿雕以及多种猪笼草,后者当中汉密吉伊坦山猪笼草、盾叶毛猪笼草、小瓮猪笼草等为当地特有种[3][4]。该山保育林面积约为2,000公顷,此林地的土质为超镁铁质土壤,有布满百年古树的矮林,其中有许多濒危与特有动植物[5]。
2014年,汉密吉伊坦山野生生物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成为棉兰老岛的第一个,菲律宾第六个世界遗产[6]。
Remove ads
简介
汉密吉伊坦山位于菲律宾棉兰老岛东南方的普哈达半岛(Pujada Peninsula),其山脉走向为南北向,行政区域属于东达沃省。菲律宾政府在2004年7月通过第9303号法案《汉密吉伊坦山脉野生生物保护区法》,对于该区域之野生生物给予保护[7]。野生生物保护区海拔介于75至1,637米之间,共有1,380个物种,其中的341种为菲律宾特有物种,其中包括极度濒危的物种,如具有特殊象征性意义的菲律宾国鸟食猿雕[8]和菲律宾凤头鹦鹉[6]。
汉密吉伊坦山野生生物保护区除了当地的原住民(小于100人)、以及部分科学研究人员之外,目前不允许一般游客进入该保护区[9]。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登录了此地区至少11种濒危动物,另根据菲律宾农林及自然资源与发展委员会的报告,汉密吉伊坦山栖息5种濒危物种、27种稀有物种、44种特有物种和59种重要经济物种[6]。汉密吉伊坦山之特色动物包括:
- 食猿雕(学名:Pithecophaga jefferyi)
- 菲律宾凤头鹦鹉(学名:Cacatua haematuropygia)
- 鬃毛利齿狐蝠(学名:Acerodon jubatus)
- 暗色蹄蝠(学名:Hipposideros obscurus)
- 菲律宾眼镜猴(学名:Carlito syrichta)
- 菲律宾疣猪(学名:Sus philippensis)
- 菲律宾棕鹿(学名:Rusa marianna)
- 简果蝠(学名:Haplonycteris fischeri)
- 椰子猫(学名:Paradoxurus hermaphroditus)
- 棕耳裸果鸠(学名:Phapitreron cinereiceps)
- 斑嘴犀鸟(学名:Penelopides panini)
- 阿齐氏太阳鸟(学名:Aethopyga primigenia)
- 巨角鸮(学名:Mimizuku gurneyi)
Remove ads

汉密吉伊坦山的植物种类相当丰富,包括山地森林植物462种、龙脑香森林338种、云雾森林植物246种。另外还有45种兰花,其中23种仅出现于菲律宾[10]。汉密吉伊坦山之特色植物包括:
世界遗产登录
汉密吉伊坦山在2008年9月被菲律宾列入世界遗产预备名单,当时是汉密吉伊坦山与阿波火山一起以《阿波火山与汉密吉伊坦山:棉兰老岛的原生生物保护区》名称登录[14]。2009年12月,菲律宾政府将阿波火山与汉密吉伊坦山两者拆分成不同的保护区,根据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评估,最后选定汉密吉伊坦山向世界遗产委员会呈报[15]。
2012年10月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赴现地进行勘查,于2013年4月提出报告[16]:55。报告内容指出了该地点之生物多样性已符合世界遗产的登录标准,但由于保护范围界定不够周全,建议为“延后登录”[16]:58-61,该建议亦被2013年举行之第37届世界遗产委员会所采纳[17]。
菲律宾政府根据IUCN的意见进行修正,并于2014年1月提出修正版本,IUCN复查后建议为“登录”[18]:17-19。同年7至8月,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于卡达首都多哈召开,“汉密吉伊坦山野生生物保护区”经大会通过,成为菲律宾第六个世界遗产[2]。
该世界遗产被认为满足世界遗产登录基准中的以下基准而予以登录:
- (x)拥有最重要及显著的多元性生物自然生态栖息地,包含从保育或科学的角度来看,符合普世价值的濒临绝种动物种。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