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汪元量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汪元量
Remove ads

汪元量(1241年?—1318年?),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

Thumb
汪元量集

生平

祖籍有三说,为浙江钱塘人、江西浮梁人、吴县人。汪元量出身书香门第,为有琴有书的世家。父亲汪琳,字玉甫,有七子。汪元量是汪琳第三子。

宋度宗时,以词章给事宫掖,为宫廷琴师,教授谢皇后(谢道清)王昭仪(王清惠)和宫女弹琴。

宋恭帝德佑二年(1276年)闰三月,元军攻陷临安,南宋奉表降元,元廷强令宋君臣北入大都。汪元量亦随同前往,押运万卷书籍。

羁留北朝十三年,曾访文天祥于狱中,与文天祥在大都交往唱和,以忠义相期。期间,以琴名于大都,受到元主的特别恩遇。授瀛国公(宋恭帝)诗书。出仕翰林院,为翰林官,奉命降香。

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太皇太后、王昭仪去世,瀛国公入吐蕃学佛法,全太后入正智寺为尼,南宋王室凋零。汪元量出家为道士,获准南归,次年抵钱塘。汪元量以黄冠道人身份南归时,王清惠曾作《送水云归吴》相赠。

南归后,汪元量组织诗社,过潇湘,入蜀川,访旧友,后于钱塘筑“湖山隐处”。南归后记载很少,据传行踪飘忽,被时人称为“神仙”,终老湖山。[1]

Remove ads

文学创作

汪元量有诗四百八十首,词五十二首,多叙述宋亡史事,哀故国之陆沉,痛民瘼之凄楚,斥奸佞之乱政,颂忠臣之守节,幽忧沉痛,愁思抑郁。[2]

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当世多以“诗史”目之,北风黄尘,南枝明月,未尝不使人长叹也。水云诗有“宋亡诗史”之誉,在宋末元初诗坛占有重要地位。

自编其集为《湖山类稿》,多经传刻编辑,另有《水云集》。[3]感情沉痛悲凉。其描写的景物亦陷入一种亦浅亦深的哀痛中。[4]其代表作有《湖州歌》、《越州歌》、《醉歌》等。

  • 湖州歌

太湖风卷浪头高,锦柁摇摇坐不牢。靠着篷窗垂两目,床头船尾烂弓刀。

  • 钱塘歌

西塞山边日落处,北关门外雨来天。南人坠泪北人笑,臣甫低头拜杜鹃。


注释

参考书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