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沈恪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沈恪(509年—582年),子恭吴兴武康[1][2]南北朝南梁南陈官员。

沈恪个性深沉,有办事才能,梁朝新渝侯萧映为郡将时征召他为主簿。萧映搬往北徐州,他也跟随镇守;到萧映迁到广州,他则兼任府中兵参军,经常领兵伐黎族卢子略反梁,他对战有功,除授中兵参军陈霸先和沈恪来自同一郡,感情很好,萧映去世后,陈霸先南征李贲,差遣妻子依附沈恪回乡,很快他补任东宫直后,因岭南功勋除授员外散骑侍郎,诏令他聚集宗族[1][2]侯景包围台城,沈恪率部下入城,依例加右军将军。侯景派人在东西堆起两个土山逼城,城内也堆起土山和应,沈恪担任东土山主,日夜迎战,以功封东兴县侯,食邑五百户,迁员外散骑常侍。建康陷落,沈恪抄小路回到故乡;陈霸先征讨侯景,派人通知他,于是在东边起兵和应,至侯景被平,他在京口参见陈霸先,同日授都军副,很快转任府司马[3][4]

陈霸先打算讨伐王僧辩,沈恪参与计划,当时王僧辩的女婿杜龛镇守吴兴,陈霸先就派陈蒨长城县建立栏栅防备杜龛,又下令他回到武康县招兵。王僧辩遭诛杀,杜龛果然差遣副将杜泰率兵在长城攻击陈蒨。其时沈恪已率领士兵离开武康县击败杜龛的党羽,不久陈霸先遣派周文育支援长城,周文育到达时杜泰就逃走。陈蒨和周文育进军离开吴兴郡,沈恪的部队亦到达,屯驻郡南。杜龛获平定,陈蒨袭击东扬州刺史张彪,任命沈恪监督吴兴郡。太平元年(556年),他除授宣猛将军、交州刺史,同年迁转为永嘉太守,但未拜任就下令他再次监督吴兴郡。他从吴兴入朝,适逢陈霸先准备受禅,于是派中书舍人刘师知带领他勒兵入宫,好像在别宫保卫梁敬帝。沈恪推门入见陈霸先,叩头推辞:“沈恪曾经侍奉萧家,今日不忍看到这样的事,我愿意受死,不会遵奉命令。”陈霸先嘉许他的志向,不再逼他,任用荡主王僧志取代[5][6]

陈霸先建立南陈,他担任吴兴太守;永定二年(558年)转到会稽郡任职。当时余孝顷隐谋和应王琳,到临川出兵攻打周迪,朝廷任用沈恪为壮武将军,率兵跨过山岭营救周迪;余孝顷得知他来到就退走。永定三年(559年),迁官使持节通直散骑常侍、智武将军、吴州刺史,顺便就任鄱阳郡,很快追还鄱阳郡职,改行会稽郡事;同年改除散骑常侍、忠武将军、会稽太守。陈蒨继位为陈文帝,进封他监督会稽、东阳新安临海、永嘉、建安晋安新宁信安九郡诸军事,依然担任将军、太守。天嘉元年(560年),增爵位食邑五百户,次年(561年)征召为左卫将军,不久外任都督四州诸军事、军师将军、郢州刺史;天嘉六年(565年)再征召为中护军,改任护军将军。光大二年(568年),沈恪转迁使持节、都督三州诸军事、平西将军、荆州刺史,唯未就镇就改为护军将军[7][8]

陈宣帝即位,他获加散骑常侍、都督广东衡等十八州诸军事、镇南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他未到岭南,前广州刺史欧阳纥就举兵抵抗,令他不能前进,朝廷派遣司空章昭达督军讨伐欧阳纥,之后欧阳纥平定,沈恪入州。广州经历兵荒,房屋遭摧残破坏,他关心安抚,施行恩惠,当地人民很依靠他。太建四年(572年),他被征为领军将军,调回朝廷后被指就任不及时而被罢免;太建十一年(579年)获起用出任散骑常侍、卫尉卿,同年又授与他平北将军、假节,监督南兖州。次年(580年),改授他散骑常侍、翊右将军,监南徐州,又派电威将军裴子烈领马五百匹协助他沿江防守。明年(581年)他再次入朝任职卫尉卿,仍然担任常侍、将军,很快又加侍中,迁护军将军。陈后主继位,因病改授散骑常侍、特进金紫光禄大夫,同年去世,虚岁七十四,赠翊左将军,朝廷下诏赐他棺材,为他举哀,提供丧事资金,,儿子沈法兴嗣爵[9][10]

Remove ads

引用

延伸阅读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