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沈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沈璟(1553年—1610年)[1],字伯英,号宁菴[2],晚号聃和、词隐先生,直隶苏州府吴江县(今江苏省吴江市)人,军籍,明朝政治人物、散曲作家。
生平
万历二年(1574年)甲戌科会试第三名,殿试登二甲第五名进士[3][4][5]。
授任兵部主事,改礼部,升吏部稽勋司、验封司员外郎。十四年(1586年)二月因请求给王恭妃封号,忤旨,降三级为行人司司正[6][7],十六年八月升光禄寺丞[8],充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因科场舞弊案受人攻讦,中年即告病归里,家居三十年,专注于戏曲创作。天启二年赠光禄寺少卿。
著作
沈璟持论甚高,守律甚严,但才气不足,故作品少有佳作[9]。其《南九宫十三调曲谱》(即《南曲全谱》)及《南词韵选》两书问世之后,南曲开始走上格律之途,一时研究曲律之风大盛,如王骥德《曲律》、吕天成《曲品》,均为曲学要点。
著有传奇17种,总称“属玉堂传奇”,现存7种,分别为《红蕖记》《双鱼记》《桃符记》《一种情》(即《坠钗记》)、《埋剑记》《义侠记》和《博笑记》。
家族
曾祖父沈汉,曾任户科左给事中 赠太常寺少卿;祖父沈嘉谋,曾任上林苑监署丞;父沈侃,曾任监生。母卜氏。重庆下。弟沈瓒、沈璨[10]。有弟沈瓒。
影响
嘉靖年间,魏良辅改良昆腔,梁辰鱼、沈璟为之推波助澜,于是南曲大盛,北曲衰亡。而梁辰鱼、沈璟南曲又多以参词法为之,对明代后期曲坛,影响极大。
后来有些戏曲作家在音律上拥护他的主张,模仿他的风格,被称为“吴江派”。
沈璟是明清时期吴江沈氏文学家族的核心人物,后继者有从子沈自晋、沈自征。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