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沈肇年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沈肇年
Remove ads

沈肇年(1879年—1973年),碧舫[1],号甓庐,别号甓公[2],男,湖北天门人,中国政治人物、社会活动家。

Thumb

毕业于襄阳道师范学校[2]。清末秀才[1]。辛亥革命时,沈肇年加入中国同盟会,任起义门第一警察署书记。1913年,任湖北省财政厅录事、秘书、科长。曾为董必武创办的武昌共进中学提供经费。1926年,任武汉国民政府财政部科长、库藏局代局长。财政部迁往南京后,沈肇年留任财政部武汉分库主任。1932年2月,任湖北省政府委员兼财政厅厅长。1933年2月,沈肇年因对抗蒋介石筹集军费的命令被撤职。此后闲赋,以翰墨为友,从事佛经研究。1944年7月,出任湖北省第二届临时参议会议长。1946年,当选湖北省银行监察、制宪国民大会代表。1948年12月,与李书城张难先耿伯钊贺衡夫等组织湖北人民和平促进会。次年春,参加武汉市临时救济委员会,任财粮委员会主委。为中共地下党领导的汉口商民反迫害、反搬迁、反破坏斗争集资1万银元[2]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沈肇年历任武昌区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政协委员,武汉佛教联合会委员,中南及湖北省财经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人民政府委员兼省文物整理保管委员会主任,湖北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长。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湖北省委员[2]。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3][4][5][6]

晚年沈肇年致力于湖北的地方志出版事业,主持出版了咸宁孝感广济应城浠水黄梅汉川等七县简志。同时,主编《湖北省自然灾害历史资料》,整理《湖北文征》,著有《石鼓文诠补》[2]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