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沙罗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沙羅洞map
Remove ads

沙罗洞(英语:Sha Lo Tung),又写作沙螺洞,是香港罕见的山谷淡水湿地,位于大埔九龙坑山黄岭之间,占地约56公顷,因四周山岭环抱、溪流汇聚而形成生态丰饶的盆地。1997年,其河溪与河岸被列为“具特殊科学价值地点”,并在政府“新自然保育政策”中列为全港第二优先保育地点,生态重要性仅次于米埔内后海湾拉姆萨尔湿地

Thumb
沙罗洞张屋

沙罗洞以蜻蜓多样性闻名,记录逾80种蜻蜓(占全港六成物种),包括全球首次发现的伊中伪蜻及香港首次发现的扭尾曦春蜓。此外,此地孕育多种珍稀淡水鱼、两栖动物、哺乳动物及鸟类,并拥有至少百种稀有植物,被誉为“香港生态宝库”。

沙罗洞历史可追溯至300多年前的客家村落,1960年代仍为大规模水稻梯田,1970年代后因村民迁出渐成荒废湿地。1990年代起,其生态价值受认可,但同时面临发展压力,包括高尔夫球场计划、农地破坏、野战活动、越野车侵扰及非法捕猎,导致湿地退化与入侵植物蔓延。

2017年,政府通过“非原址换地”方案,以修复堆填区换取沙罗洞土地作保育用途。自2018年起,环保团体在资助下展开湿地复育,修复水利系统、重建水体生境。2024年后,管理计划持续推进,目标兼顾生态修复与公众教育,以保护这片独特的自然遗产。

Remove ads

历史

乾隆年间,沙螺洞村李姓开基始祖为子祯公之长子第十六卋维仁公,妣为张氏育有三子,长学贤,次学泰三学群。

很久以前,沙螺洞的村民大多以种水稻维生,大片稻田包围各个村庄。大约在1983年,发展商开始向村民购地,后来遭受到环保团体极力反对并不获香港环境保护署通过,未能发展高尔夫球场及低密度住宅区。因此沙罗洞得以维持原貌。

保育

学者及环保人士均认为沙罗洞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而香港政府亦早已认定沙螺洞是继米埔后另一具生态价值的地方,并立该地为“具特殊科学价值地点”。

沙罗洞仍有许多未被污染的河流溪涧及茂密的风水林。这种环境孕育出170种草药及近600种维束植物,100多种雀鸟,包括香港特有种香港斗鱼Macropodus hongkongensis)在内的多种淡水鱼、72种蜻蜓(如黄点大蜻)及8种为科学界首次发现的品种,沙罗洞也是世界唯一拥有两个Macromidia属蜻蜓物种的地方,分别是天使大伪蜻Macromida katae)和伊中伪蜻Macromidia ellenae),其中后者为香港特有种

沙罗洞内的古老村落(如张屋村)虽然已破烂不堪,但其中仍能为昔日村民的生活作历史的见证。港府已将荒废的村屋列为香港二级历史建筑

2018年4月1日,香港政府环境及自然保育基金拨款850万予绿色力量,以监察及改善沙罗洞的生态环境。绿色力量正推行为期两年的“沙罗洞生境及生物多样性保育计划2018至2020”管理协议,在11.45公顷范围内进行生物多样性研究,管理,及推动复耕。绿色力量亦将在沙罗洞建造自然保育区给自然教育径,于2019年开放予公众参观[1]

政府于2017年与在该一带附近拥有土地业权的发展商,原则上达成换地协议,以船湾堆填区现有的高尔夫球场土地作交换,并将在完成换地工作后,终止上述管理协议,改由渔护署或期委托的非政府团体进行保育管理[2]。行政会议于2021年2月正式批准相关协议,随后将与发展商继续进行换地的后期工作以落实建议。[3]

Remove ads

区议会议席分布

由于沙罗洞人口稀少,所以往往跟凤园九龙坑等乡村范围划为同一个选区。

更多信息 年度/范围, 2000-2003 ...

注脚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