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法务部矫正署台中监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法务部矫正署台中监狱,简称台中监狱或中监,是中华民国法务部矫正署设置在台中市南屯区的监狱。紧邻台中看守所、法务部矫正署台中女子监狱、台中戒治所,现占地约20公顷,建筑总楼地板面积21,819坪,戒护区内土地面积9.88公顷,建筑前栋为行政大楼,次栋为戒护及医疗中心,其后为中央通道,通道两侧有3个教区,最后侧是小单位视同作业教区,合计7个教区,分别是:忠、孝、仁、爱、信、义及和平区,教区皆为独立空间;内部设有台湾中部唯一的刑场,负责台湾高等法院台中分院所经手之死刑案件,曾枪决过黄鸿寓、林来福、吴应弘、陈金火、陈瑞钦、黄主旺等要犯。

Remove ads
历史
依据日治时期各年度所颁布的相关法令,台中监狱前身的命名沿革依序为“台中县台中监狱署”(1896年)、“台中县监狱署”(1897年)、“台中监狱”(1900年),最后是“台中刑务所”(1924年)[1]。1945年中华民国政府接收台湾总督府辖区后,再易名为“台湾第二监狱”,1947年再更名“台湾台中监狱”,2011年配合法务部矫正署成立,全衔改为“法务部矫正署台中监狱”。
- 旧址
台中监狱最初位于台中厅蓝兴堡台中街台中65番(后台中市幸町[2]),是利用清朝台湾府儒考棚一部分搭建(另一部分为日治台中县县址)而成[3]。1899年10月,利用原旧省城西门外炮兵第二中队旧营舍址兴建新监狱(利国町七丁目,今西区三民里[4]光明国中与学校西北侧停车场土地[5])兴建新监狱。1903年,新监狱完工并迁入。[2]1922年10月17日,台中监狱演武场(今台中刑务所演武场)落成。
中华民国接管台湾后,持续利用日本台中刑务所做为监狱。后因旧监房舍老旧、腹地狭窄、地处台中市中心区,1985年法务部于南屯区大肚台地上购地兴建新台中监狱、女子监狱、戒治所及看守所。1986年上映的《英雄本色》监狱场景即取景自台中监狱。
- 今址
1992年1月24日台中监狱迁至现址,旧监狱拆除、仅留监狱外的附属建筑群。[6]2011年,法务部原计划在台中监狱培德医院外以设立精神科医院名义兴建“性侵害强制治疗专区”,以收治全国的性侵害犯,计划曝光后引发地方反弹而被市府勒令停工,至2012年12月法务部撤销原计划,建物改为他用[7],2018年9月台中监狱矫正教育馆落成启用。
Remove ads
历任首长
- 日治时期(1896年看守长→1897年典狱)
- 民国时期(典狱长)
Remove ads
组织编制
- 典狱长(简任)
- 副典狱长(简任)
- 秘书
- 副典狱长(简任)
- 委员会
- 监务委员会
- 假释审查委员会
- 行政业务单位
- 调查分类科
- 教化科
- 作业科
- 卫生科
- 戒护科
- 总务科
- 人事室
- 会计室
- 统计室
- 政风室
旧址相关文化资产
-
旧监狱时期的典狱长官邸
-
台中刑务所时期的演武场
-
台湾台中监狱时期Logo
参考来源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