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法属圭亚那
位于圭亚那地区的法国海外属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法属圭亚那(法语:Guyane française),正式名称为圭亚那(Guyane,法语发音:[ɡɥijan] ⓘ;法属圭亚那克里奥尔语:Lagwiyann),是法国的一个海外省与单一领土集体,位于南美洲北部大西洋畔,与巴西和苏里南交界,面积83,534平方公里,是法国面积最大大区(超过法国本土面积的七分之一);人口301,099人,其中一半居住在其首府卡宴的都会区内。
![]() | 此条目可参照法语维基百科相应条目来扩充。 (2020年2月24日) |
Remove ads
译名
在南美洲的北部有两个名称相近的地区与国家,分别是使用英语的独立国家“Guyana”以及使用法语的法国海外属地“Guyane française”。华语世界将独立的国家译为“圭亚那”或“盖亚那”,将法属的领地统一译为“法属圭亚那”。[5]
地理
法属圭亚那面积83,534平方公里,是法国面积最大的海外省,与奥地利相当。北滨大西洋,海岸线长378公里。东、南面与巴西为邻,边界长673公里,西面是苏里南,边界长510公里。
法属圭亚那南部位于横跨南美洲北部的圭亚那高地前,最高点高850米。重要河流有马罗尼河(它也是与苏里南的边界)、锡纳马里河和奥亚波克河(与巴西的边界)等。
法属圭亚那境内98%是热带雨林,森林覆盖率90%,是法国和欧洲联盟的大片森林区。大多数人口集中在北部海岸,大城市也集中于此。
法属圭亚那的气候属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3500毫米。全年温度在28℃左右。从8月到12月是旱期,其它时间是雨期。平均湿度比较高,终年在80%到90%左右。法属圭亚那不受加勒比海飓风的袭击。
历史
法属圭亚那的原来的居民是加勒比人和阿拉瓦克人。
1498年,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来到圭亚那的海岸。一百多年后荷兰人开始在这里殖民。
1604年,法国开始侵入,建立居民点。后英国、荷兰、法国和葡萄牙相互争夺此地,直到1816年最后归属法国。
1946年,法国宣布法属圭亚那为法国的“海外省”。从此以后,许多土著号召自治,但支持从法国独立之支持度只有5%,部分因为法国政府提供更多的津贴。
从1947年开始,法属圭亚那拥有有限的自治权。从此该地区在法国国民议会和法国参议院各有两个议席。
1968年,欧洲各共同体在库鲁建立了圭亚那航天中心,阿丽亚娜火箭在这个发射场发射。在库鲁,“欧洲太空计划”使法属圭亚那的这个角落得以现代化,并吸引了一些移居到此工作的人力。
2015年,法属圭亚那成为法国的一个单一领土集体。
政治
如同法国其它省份一样,法属圭亚那也参加法国的国民议会和省级立法机构。在法国国民议会和参议院中法属圭亚那各拥有两个议席。
所有法国法律在法属圭亚那均视为有效,但法国宪法第73条规定地方亦有权按地方特点对当地法律进行一定的修改。
法属圭亚那从1982年开始是法国的一个大区和省。它分为两个区和22个市镇。
法属圭亚那设省政府及大区政府,政府首脑为政府委员会主席。各省选举产生省议会和省政府。省主席为法属圭亚那省份的领导人。法属圭亚那省政府主席兼任大区政府主席。
每隔六年法属圭亚那进行省委员会(19席)和大区委员会(31席)的改选,从2021年起至今(2023年当时)大区主席是加布里埃尔·塞维尔 。
2016年1月1日,第一届法属圭亚那议会正式成立,取代此前的大区委员会和省委员会,作为法属圭亚那新的立法机关。
法属圭亚那是欧洲联盟的一部分,因此它与巴西及苏里南的边界是欧洲联盟极西的边界,但不属于申根区的地区(所有法国海外部分均不归入申根区)。
Remove ads
行政区划
法属圭亚那分为三个区和22个市镇(2015年废除19个县):
Remove ads
经济




林业是法属圭亚那的一个重要经济行业,农业只集中在海岸地区,此外捕虾业和金矿是值得一提的产业。
最重要的贸易对象是法国本土、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和意大利。主要出口品有鱼、米和金,主要进口品有机器和汽车。
库鲁发射场目前成为内地的一个经济和旅游动力。
语言
圭亚那原住民的语言有六种,分成三种语系:
- 瓦扬皮语(wayampi)、埃梅里永语(émérillon)属于图皮-瓜拉尼语族(Tupi-Guarani);
- 阿拉瓦克语(arawak)、帕里库尔语(palikour)属于阿拉瓦克语族;
- 卡利纳语(kalihna)、瓦亚纳语(wayana)属于加勒比语系。
- 法属圭亚那克里奥尔语(Kriyòl gwiyannen)
- 圭亚那克里奥尔语(Creolese)
宗教

教育
其它
糖和雨林木材成为了殖民地的经济支柱。奴隶们从非洲带了种植糖园的工作,尽管他们的成功被本地的印地安人的敌视和热带的疾病所限制。且在1848年的奴隶制度废除以后,种植园的产量,从来无法配合法国的加勒比海殖民地,本地的工业几乎崩溃了。
在大约相同的时间,法国决定减少监狱的费用,将受刑人移民至圭亚那,贡献殖民地的发展。约有70,000罪犯,包括阿尔弗雷德·德雷福斯和亨利·查理叶(Herry Papillon Charriere),在1895年和1933年之间到达。刚开始,许多流放的罪犯,熬过了恶劣的环境,大部分都死于疟疾和酷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圭亚那仍然是罪犯的殖民地。
法国在罗尚波有一个军事基地,外籍兵团亦设有森林基地,并在这里驻扎和培训上百士兵,同时担任航天中心的守备任务。2004年3月法国的外籍兵团就是从这里出发进驻海地。
徽章与旗帜
-
法属圭亚那六个土著民族的旗帜(自2012年起)
-
宪兵队纹章
-
1901年的历史纹章
-
法属圭亚那工会旗帜(也是2010-2015年法属圭亚那总委员会使用的旗帜)
参考文献
延伸阅读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