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波罗的海国家同步欧洲大陆电网
國際電力傳輸基礎設施項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波罗的海国家同步欧洲大陆电网,简称“波罗的海同步计划”,是一项国际电力传输基础设施项目,旨在使波罗的海国家(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与由欧洲输电系统运营商联盟(ENTSO-E)管理的欧洲大陆电网实现电网同步,并脱离由“白俄罗斯—俄罗斯—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BRELL)协议管理的传输系统统一电力系统(IPS/UPS)[2]。该项目于2025年2月9日成功实施[1]。
背景

波罗的海国家电网原先隶属于“IPS/UPS”电力系统,该系统在苏联占领期间建立,并由莫斯科统一调控。2001年2月,白俄罗斯、俄罗斯、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签署“BRELL”协议,以管理区域电网的技术同步运作[3]。
2007年,三国决定摆脱对俄罗斯电网的依赖,正式申请加入当时的“UCTE”(现为“ENTSO-E”),并启动技术可行性研究[4]。该计划不仅有助于提升能源安全,也能让三国重新掌控自身电网[5][6]。欧盟委员会视此为优先战略,并投入逾12亿欧元资助该计划[7]。主要基础建设包括新建输电线路、电池储能系统及9座同步调相机[8][9]。
进程
2007年,波罗的海三国总理确立目标,推动与欧洲大陆电网接轨[6]。2018年9月,三国向“ENTSO-E”提交正式申请,请求扩展同步区域[10]。2019年5月27日,三国签署协议,确认将接入欧洲大陆电网[10]。
2022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波罗的海三国更加迫切希望摆脱俄罗斯主导的电网。立陶宛总理因格丽达·希莫尼特宣布,该国计划提前退出“IPS/UPS”,并预计于2023年底公布具体时程[11]。
2023年4月22日,三国原订进行压力测试,以验证基础设施是否能独立运作一天[12]。最终,爱沙尼亚与拉脱维亚退出测试,仅立陶宛成功完成,并确认已具备2024年加入欧洲大陆电网的条件[13]。爱沙尼亚与拉脱维亚则因基础设施尚未完善,建议延后至2025年[14]。立陶宛总统吉塔纳斯·瑙塞达则持续施压,希望三国能于2024年完成同步[7]。最终,各国达成共识,最晚于2025年2月完成并网[15]。
2024年7月16日,波罗的海三国的电网营运商:“Elering”(爱沙尼亚)、“Augstsprieguma tīkls”(拉脱维亚)与“Litgrid”(立陶宛)正式通知俄罗斯与白俄罗斯,决定退出“BRELL”协议[16]。同年11月1日,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设置一座9米高的倒数计时钟,象征即将脱离俄罗斯电网[17]。“BRELL”协议原定于2025年2月7日到期,技术性断开则计划于2月8日进行[16]。
东欧时间2025年2月8日9时09分,波罗的海三国正式脱离“IPS/UPS”电网[18]。断网当日,各国电网进入孤立运作模式,进行频率、电压稳定性及系统韧性测试[18]。断开后,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州成为电力孤岛,与周边国家电网断联[19]。在测试期间,立陶宛的埃莱克特雷奈发电厂曾短暂发生非预期停机,但随即恢复供电[8]。2025年2月9日下午14时过后,波罗的海三国成功与欧洲大陆电网同步接轨[20]。
对外连结
2015年12月9日,波兰与立陶宛启用“立波连结”,成为波罗的海三国与欧洲电网之间的首条直连电力通道[21]。2018年,欧盟宣布建设另一条经波罗的海连接波兰的电力线路“和谐连结”[22],计划总投资约6.8亿欧元,其中4.93亿欧元由“连接欧洲设施”提供资金支持[23]。此外,波罗的海三国亦透过“北波罗的海连结”与“Estlink”与北欧电网相连,但在电网切换期间,“Estlink”仅以三分之一容量运行。
参见
- 立陶宛高压输电线路列表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